當然,以上這些努力顯然還不夠,與此同時,商品研發者還應該借助有影響力的事件或故事,讓消費者熟悉並了解品牌所包容的思想和情感,繼而產生感動情愫。感人的故事包含在品牌起源中,品牌中包含著特殊的營銷設計,都是培育消費者感動力的重要方式。
3.體驗之後會創造出更具生命力的消費力
體驗,能刺激消費者喜歡並重複購買商品,是品牌精神和消費者情感融合的過程,可以讓消費者體驗置身品牌中的經曆和感悟。消費者在體驗前對品牌的認知,體驗過程中對商品的感受,體驗之後所產生的感覺,都會持續影響其購買心理和購買行為。所以,我們這麼認為,通過體驗形成的感動力,可以創造出更具生命力的消費力。
要訣3共鳴力,是凝聚團隊的靈魂力量
雖然我們是以個體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但是,某些時候我們少不了團隊的力量,可是隻有具有凝聚力的團隊才可以真正發揮團隊的力量,當然還要有團隊的共鳴力。
在一次海難中幸存的5個人漂流到了一個小島上,為了生存,他們必須盡快建造一棟房屋,以抵禦野獸與即將到來的寒冬。由於之前可能這個小島有人居住過,留有很多殘存的建築物,有一些石料可以使用。可是,這些石料都非常巨大也很沉重,需要4個人各抬一角才可以抬動一塊,想把這些石料搬運到蓋房子的地方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幸存下來的5個人,都相互推諉,不願意去抬石料,即使是去抬石料,也不願意使出全身力氣,寒冬越來越近,可是蓋房子的工作沒有一點進展。
這時候,又有一位遭遇海難的幸存者漂流到這個小島,當知道大家在為無法蓋起房子而苦惱時,這個人先是在小島上轉了一圈,而後對大家說:“我已經調查並計算過了,我們蓋房子大概需要480塊石料,每塊石料要4個人抬,那麼需要1920人次才可以抬完,我們是6個人,每人如果一共抬320次,那麼每天每人隻需抬32次石料,一天就可以抬48塊,10天就可以全部抬完。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的房子就能蓋起來,正好可以過冬,也不用擔心野獸的襲擊,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就會有船經過,我們就都能得救。”
聽到這裏,人們都很興奮。這個人接著說:“大家的勞動付出是一樣的,每天完成這個工作量就可以休息,但是,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必須全力以赴,因為,搬石料時,4個人中如果有一個人不盡力的話,石料就很可能落地,砸傷其他人的腳,雖然受傷的不是你自己,但是打破了這個勞動分工的平衡,如果受傷的人超過兩個,我們就完不成房子的建造,結果就是被凍死,或是被野獸吃掉,所以,為了自己,大家也要全力以赴。”大家都表示讚同。由於有了明確的分工,大家也就不在推諉,都搶著去搬運石料,也很賣力氣,生怕同伴受傷,因為誰也不希望自己被凍死或者被野獸吃掉。
最後,10天時間石料果然全部搬運完了,不到一個月時間,溫暖而結實的一棟房子便建了起來,他們順利地度過了冬季,第二年有船經過,他們都順利獲救。
上麵的小故事充分說明了團隊的力量是何等重要。但是,當初他們之間的協作並不成功,甚至根本無法推進任務,是最後那個人喚起了團隊成員的共識,才使工作得以完成。他找出大家共同的利益與目標,並且提出科學、公正的工作方法。這些要素讓團隊成員在思想上達成共識,接下來的合作就變得順暢高效很多。團隊合作包括的內容不隻是相互關心、愛護、團結、唯命是從或軍事化的絕對服從。實際上一個優秀團隊的力量來源是以團隊成員個體能力為基礎,以成員間默契合作為核心。而核心的必須條件就是團隊成員思想的相互理解、統一,最終產生共鳴。隻有達到這個階段的團隊效率是最高的,合作也是最順暢的,力量也是最強大的。
我們國家的企業團隊有這樣一個特點,在開會的時候對於團隊領導或同事的提議與決策大多數人都是沒有任何爭議或者低頭默許,往往每次會議都是在一片讚同聲中通過一項項決議。難道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和不同意見嗎?肯定不是,隻是大家都習慣於把問題與牢騷留在會後竊竊私語,或是消極對待,更或者把不滿向客戶傾訴,甚至把負麵情緒發泄在客戶身上,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後果。
國內和國外企業的不同主要是因為東西方文化與習慣的差距而造成的。我們中國人受曆史與文化的影響,當著別人的麵總不願意撕破臉,對於領導的言論更是十分讚成,有些對人不對事的味道。而西方人為人處世很直接,有問題就說問題,討論到麵紅耳赤也要把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了,大家都會很開心,不會計較剛才的爭吵,屬於對事不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