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用情感管理——最能打動員工的心(1)(1 / 3)

對於企業管理來說,每一個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和方法。有的管理者崇尚鋼鐵般的紀律式的管理方式;有的管理者采用放羊式的管理方式;有的管理者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的管理者采用……接下來,我們感受一下什麼是情感管理。

技巧1情感管理要靠個人魅力

魅力有一種能使人開顏、消怒,並且悅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質。它不像水龍頭那樣隨開隨關,突然迸發。它像根絲巧妙地編織在性格裏,它閃閃發光,光明燦爛,經久不滅。

人格魅力是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麵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在如今這個社會裏一個人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容納,他實際上就具備了一定的人格。這種魅力是職業管理方麵的一種潛在力量,有時就決定了企業管理的成敗。對於企業的硬件設施、科學技術等,這種魅力是作為企業競爭中的軟實力,是企業領導者無形的資產。

魅力要求管理者能夠洞察和容忍下屬的失誤,同時可以給予下屬充分的信任,還要有勇於決策的膽識和魄力……因為有魅力,才有了商業界一個個不同的神話,他們能在企業走向毀滅的時候,挽救一切;能輔佐弱小的公司壯大發展。

從事管理工作的人都會明白:獲得下屬的擁戴,管理的有效性才會更強。事實上,下屬擁戴的不同程度,也直接影響到管理有效性的強弱。這是普遍的一種現象,就這種現象而言,是否能獲得屬下的擁戴,已經成為每一個管理者麵臨的重大課題。

與西方的企業管理相比較,中國企業管理中的倫理色彩更為濃厚。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是中國文化是典型的群體文化。在這種文化背景下,被管理者對管理者的要求會很高,所以,在中國的企業裏從事管理,下屬能否擁戴上級,對管理有效性的決定意義特別顯著。

管理者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是積極向上、充滿熱情的。沒有人會願意擁戴一個消極的上級。雖然管理者也會鬱悶、也會煩惱、也有牢騷和抱怨,但是,這些都必須埋在心裏,絕不能讓下屬知道。當然,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讓下屬看到,但那是作為一種管理的手段,是故意的。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牧羊人,他放牧的羊群常常會死掉一些羊,不論他采取怎麼樣的措施,每年總要死去一些。為此,他向一個朋友請教,朋友告訴他,可以引進幾隻狼試試,他聽從了朋友的建議。沒有想到的是,就此以後羊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為什麼在羊群裏放進幾隻狼,就可以減少羊的死亡率呢?原來,因為羊和狼是天敵的關係,當狼進入羊群後,羊為了活命,就會拚命地奔跑,在跑的過程中,從而激發了自身的生命力和免疫力,從而自身的活性增大,減少了死亡率。

類似的故事還有一個:

在日本,有很多漁民每天都出海捕撈鰻魚,但是因為船艙很小的緣故,等人們回到岸上的時候,鰻魚大部分都已經死掉了。可是,死魚是賣不上好價錢的。但是,卻有一位老漁民每次回來時捕的鰻魚都活蹦亂跳的,所以,他的鰻魚總是能賣出好價錢,時間長了就成了當地的一個富翁。其他的漁民都不理解,為什麼船艙和捕魚的工具都是一樣的,他的鰻魚就不會死呢?直到這個漁民臨死前才把秘密告訴給他的兒子,原來他在裝鰻魚的船艙裏放了一些鯰魚。因為鰻魚和鯰魚天生好鬥,鰻魚為了對抗鯰魚而拚命反抗,生存的本能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所以在上了岸之後大多能活下來。而沒有放入鯰魚的鰻魚呢?因為缺少鬥誌,也就坐以待斃了。

以上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如何才能調動團隊成員的內在動力,怎樣才能避免下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消極態度;怎樣才能有效激發下屬的鬥誌,而避免成為“休克魚”。那麼,作為團隊的管理者,怎麼做才能有效地激發團隊的活力呢?

許多企業的營銷管理者,常常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他的下屬沒有激情。其實,如果管理者忽略了對下屬的管理與激勵,團隊成員容易得過且過,優哉遊哉地過著日子,也就感覺不到外在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團隊都會慢慢地失去鬥誌、失去工作的驅動力,最後團隊也會慢慢地失去戰鬥力。

所以,作為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很有必要在團隊“疲軟”之前,適時引入一些“狼”進來,好讓一些“休眠”的員工“醒來”。例如,通過引入具有“狼性”的員工進來,這些“外來人”就可能會成為老員工的潛在的威脅,可以讓一部分人不至“沉迷”、“陶醉”太深。通過引入新人,也就是為團隊注入了“新鮮血液”,可以保持團隊持久的活力。

競爭機製是團體保持活力的必要步驟。其實,管理就是引入了競爭機製,主要是讓大家互相趕超,並讓付出與收獲成正比。因此,管理者要想不讓下屬成為“溫水裏的青蛙”,就非常有必要引入競爭機製,讓大家在同一個平台上體現能者多勞,能者多得,多勞多得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