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騎白馬的不是你的王子(1 / 2)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言行舉止反映了內在的心理變化。如果我們學會察言觀色,破解了對方肢體語言中的人際密碼,我們就能夠有效調整自己的交往策略和溝通技巧。

人們在和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往往會通過對他人形成的第一印象和以往的經驗,判斷對方的性格和職業等。實際上,這種猜測具有一定的片麵性。就如人們看到王子總是騎著白馬而來,卻沒有想到,騎白馬的不一定是你的王子,還可能是唐僧。人們看待事物的這種片麵性,就是心理學上的表征性啟發。

【心理學知識】心理學中的表征性啟發

我們平常也會用這樣的話來形容別人的長相:“那個人一臉的胡子,長得像個土匪似的!”“那個人一臉奸相,看起來好壞的樣子!”這些完全都是根據外觀所下的判斷。這裏運用的判斷方法就是表征性啟發。

表征性啟發認為個體與某一群體的一般成員相似,他就可能是那個群體中的一員。因為每個群體都有獨特的行為風格,其成員總有共同特征,故表征性啟發往往是準確的。

然而,當個人特征與所在群體的共同特征有出入時,表征性啟發就會產生認知偏差,做出錯誤判斷。尤其是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這種判斷的失誤率更大。例如,研究人員也可能是喜歡時髦的人,電影演員也可能喜歡讀書。因此,我們看人時,不能隻看表麵,就妄下斷語。

誰是你的“富豪男友”

2009年9月底網上曝出這樣一則新聞。

八十年代末的某香港小姐C小姐在2008年通過朋友關係,成功地從同處娛樂圈的師妹處撬到了富豪男友。拍拖短短幾個月,雙方已視對方為結婚對象,C小姐急著帶男友見家長,其父亦對身家豐厚的未來女婿十分滿意。

為了看好男友,C小姐陸續推掉手上的工作。富豪男友在香港的日子,她幾乎每天駕車到其位於半山的港景別墅全天候服侍,希望鎖住男友的心,可以順利嫁入豪門。不諱言想在2009年結婚生子的這位前香港小姐,還在她的博客上大讚男友:“他很好,超乎想像地好。”

本以為順利嫁入豪門的她,卻不曾想到所謂的富豪男友,不過是一名欠債累累,改名換姓的“負翁”。這位富豪男友終遭曝光,被眾人追債,不得不玩起失蹤。所謂愛情,也就變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人有時會被表麵現象所迷惑。為此,在與他人交往時,我們既要學會正確地利用表征性啟發,又要避免其帶來的認知偏差。

我們要培養認真觀察的習慣,不要被對方的表麵迷惑。有效地觀察過程是有計劃、有目的地感知客觀事物,獲取感性材料的過程。在觀察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避免主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