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曾國藩——為官之策(1)(1 / 3)

許多人都對曾國藩的為官之策推崇備至,認為他的官位之所以越做越大,完全出於其靈活的辦事段。曾國藩一生官至總督,在風雨飄搖的晚清王朝,曾國藩經曆了道光、鹹豐、同(實際是慈禧太後)三代君王,曆時34年。他成功地駕馭自己的人生,最終功成名就!

1.律人以身作則

《論語·子路》中有言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人,無論做什麼,都應該懂得言傳不如身教、身體力行和身先士卒,這是為人處事之道,更是為官律人之道。

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人——“律人以身作則”之最佳典範。

培育戰士,言教傳身教

一個人在教育他人之前,必須先要求自己做好;一個人隻要時刻嚴格地要求自己,即使不說話,也可達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

曾國藩深諳此道,為官為民,他始終一身作則,首先成為教育的榜樣。

曾國藩認為“即令世運艱屯,而一家之中,勤則興,懶則敗”,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要勤奮;一個國家想要昌盛,就必須要勤奮;一個軍隊想要強大,也必須勤奮……在育人方麵,曾國藩並沒有僅僅用在口頭上,而是身教為主,言傳為輔。

曾國藩認為日記非常重要,於是他要求自己每日記日記,幾十年來,從不間斷,甚至在辭世當日,還在寫日記。

曾國藩注重學習,比如,要求自己每日至少要讀十頁史書等。於是,他從來都沒有間斷過學習,不論公務多麼繁忙,即使曾國藩統領湘淮兩軍,每日也要全權處理各種各樣之沙場戰事。在曾國藩的眼中,堅持一件事情就必須繼續下去,哪怕任何無比堅決、繁瑣的任務,也不能成為其借口。在學習之餘,曾國藩的實踐也非常典型。曾國藩書寫的奏牘、書信、批文,全部親力親為,晚年之時他還寫了《曾國藩全集》等多本著作,據不完全統計,曾國藩留下來的各類文字多達千萬。

曾國藩堅持寫家書,他的家書是古往今來最多的。據相關文獻記載,曾國藩所留下的家書達到數千封。平均至少每兩天寫一封信,每年要書寫七十多封,其中,在1861年間,曾國藩竟然寫了235封之多。

曾國藩的勤奮之於軍營更是明顯。在軍中,曾國藩仍然從事著如上的堅持,他將選擇將領的標準定位為踏實苦幹、勤奮堅持的人。就像他一貫的風格,曾國藩要求自己早起,不論是什麼樣的天氣,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他一定“聞雞起舞”,練兵督訓,辦理各項事務。

曾國藩對軍中將士說:“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就這樣,在曾國藩的影響下,他這一祖輩幾代“早起”傳統家風,更是成為軍營中的無聲紀律,其營中所有幕僚、將領無不早起練兵,常年如一日。甚至連兵士也無一懶散、怠惰之人。

教育人,不能隻通過一張嘴,更重要的身教。人們常說曾國藩帶兵打仗不行,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會說曾國藩教育將士不行。

律人,需要以身作則,因為這樣教育將士的成果更長久、芳芬。

簡樸的力量無限大大

奢華能夠害人,之於軍隊,便能夠害國。放眼古今中外,因為奢華貪贓之人而傷害到一代風氣,因為貪婪縱欲之人而傷害到一個國家的事例數不勝數。然而,曾國藩卻克製了這樣的習性,且影響到自己身邊的每一個將士,甚至當時之整個政治大氣象。有人說,曾國藩使晚清延長六十壽年。

曾國藩出身貧寒,因此從小他就養成了簡潔樸素的好習慣,並將這些延續下去。為了以身作則,曾國藩從不積錢買田,且總是非常簡樸,他總是身著其夫人所做的素裝素配,布袍鞋襪;粗茶淡飯,至多一葷;日常生活也總會將零碎雜物整理,以求收集備用等等。曾國藩對待自己如此,對待自己的子女也是同樣“寬容”。而且,在曾國藩為官在外之時無法親自教導的時候,他也總是或親口、或書信地交代自己的子女不可住在諸如北京、長沙等繁華城市,而是讓他們到老家居住,且還要求飯菜不可過分豐盛,衣服不可太過華麗,門外不可懸掛“相府”、“侯府”之匾,出門要輕車簡從等。

在晚清腐朽的歲月裏,曾國藩始終要求自己的子女如此作為,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們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是為了讓自己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教導將士們,可以作為影響百姓的榜樣。在曾國藩的身邊,無論家人、幕僚、將軍,甚至最普通的士兵,也都人人清正、廉潔,因為人們無法不被曾國藩幾十年如一日的清廉所打動、感染;在晚清靡靡之風裏,百姓們也為曾國藩而看到絲絲的希望,於是老百姓在戲稱曾國藩為“一品宰相”(“一品”意指曾國藩每頓飯最多隻能有一個葷菜)的同時,也開始紛紛效仿宰相之清廉、節儉之風,節儉持家,樸實待人。

曾國藩常說:“持身儉,則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墮;為官儉,則以儉養廉,居高不敗。”而他自己則是這番至理真言的樣板。於是,一個曾國藩,一個曾國藩精神,一個曾國藩形象,腐朽落敗的清王朝裏站出了一個個清廉官員、正直將士、樸實百姓,清新脫俗的儒雅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