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職業道德一直是人類工作的行為準則,在世界飛速發展的今天,職業道德成為成就大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公司的存亡,就取決於其員工的敬業程度。員工不敬業,公司就無法給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公司的效益自然就難以維持。推而廣之,一個國家如果想在世界競爭格局中占得一席地位,必須依賴全體國民的敬業。警察應該盡職盡責打擊犯罪,維持社會秩序,為民眾安居樂業服務;行政官員應該勤奮思考,不遺餘力地謀求增進入民群眾利益的政策和方針,不斷提高行政水平;醫生應該將病人安危置於個人利益之上,教師應當竭力改善教學技藝;隻有每個人做一行愛一行,這個社會才能成為敬業的社會。但在職場中,總有些員工在工作中偷懶,不負責任,這樣的員工,頭腦裏根本沒有對敬業的理解,更不會把敬業看作是一種神聖的使命。阿爾伯特·哈伯德說:“一個人即使沒有一流的能力,但隻要你擁有敬業的精神同樣會獲得人們的尊重,即使你的能力無人能比,卻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一定會遭到社會的遺棄。”當敬業意識深植於我們腦海裏,那麼做起事來就會積極主動,並從中體會到快樂,從而獲得更多的經驗和取得更大的成就。當然,要取得最終的成功需要長期的努力,不會迅速見效。但如果不具備敬業精神,那也就不會有成功的可能了。工作上的馬虎失職,也許對公司並不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但長此以往,也就葬送了你的前程。敬業表麵上看起來是有益於公司,有益於老板,但最終的受益者卻是自己。事實證明,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便是你向上發展的踏腳石,就算你以後換了地方,從事不同的行業,豐富的經驗和好的工作方法也必會為你帶來助力,你的敬業精神也會為你的成功帶來幫助。
因此,把敬業變成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有些人天生就具有敬業精神,任何工作一接手就廢寢忘食,但有些人則需要培養和鍛煉敬業精神。如果你自認為敬業精神還不夠,那就強迫自己敬業,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做任何事,讓敬業精神成為你的習慣。把敬業變成習慣之後,或許不能為你立即帶來可觀的收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養成“不敬業”的不良習慣,你的成就就相當有限。因為你的那種散漫、馬虎、不負責任的做事態度已深入於你的意識與潛意識,做任何事都會有“隨便做一做”的直接反應,其結果可想而知。如果一個人到了中年還是如此,很容易就此蹉跎一生。當然也談不上由弱變強,改變一生的命運了。做事情無法善始善終的人,其心靈上亦缺乏相同的特質。他不會培養自己的個性,無法堅定自己的意誌,當然也就不可能達到自己追求的目標。做事一絲不苟則能夠累積嚴謹務實的品格,獲得超凡的智能,它既能帶領普通人往好的方向前進,更能鼓舞優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無論做什麼事,你都務必竭盡全力。因為一件事情的意義決不隻是事情本身,它往往能決定你日後更大事業的成敗。一個人一旦領悟了全力以赴工作能消除辛勞這一秘訣,他就掌握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能處處以主動盡職的態度工作,即使從事最平庸的職業也能增添個人的榮耀。成敗根本上是取決於個人品格的。一個勤奮敬業的人也許並不能馬上獲得上司的賞識,但至少可以獲得他人的尊重。那些投機取巧之人即使利用某種手段爬到一個高位,但往往被人視為人格低下,無形中給自己的成功之路設置了障礙。不勞而獲也許非常有誘惑力,但很快就會付出代價,他們會失去最寶貴的資產——名譽。誠實及敬業的名聲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受人尊重會獲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論你的工資多麼低,不論你的老板多麼不器重你,隻要你能忠於職守,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熱情,漸漸地你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就會贏得他人的尊重。以主人和勝利者的心態去對待工作,工作自然而然就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