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線索(1 / 2)

串聯這件事的線索,萬沒想到不是從蔣參的父母口中問出,而是隔壁一好事的老太太。

“蔣參出過車禍?”

“可不是?”老太太很是自得的說:“就上周末,我在地裏頭忙到,看見那小子走路急匆匆的,就叫他一句。他沒理我,結果走出去沒有多遠,就讓一輛轎車撞在路邊,我就叫救護車了。”

也就是說,蔣參會被送到市醫院,純屬意外。

一旁婉君追問:“那蔣參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嗎?”

老太太連著點頭:“蔣家老兩口咋個能不知道,我那天就通知他們倆來著,可他倆也沒見往市裏頭去,明明家裏頭就一個兒子,咋就不心疼呢?”

一旁婉君暗暗戳我,這位老太太說的話與蔣參父母的解釋可以說是完全矛盾。

二者必有一人說謊,說謊的恐怕還不是眼前的這位老太太:“您叫救護車的手機能給我看看嗎?”

“有什麼不可以類?”老太倒是熱心腸,掏出她的老年機,還專門給我挑選到蔣參出事的那一天:“你看,就是上午十點多,他的事。是我好心給他叫的救護車,他爸媽都不說感謝感謝我,鄰裏鄰居的。”

老太明顯對蔣參父母處理這件事的態度很不滿意。

其實換做是我,也會有不小的怨言,明明是救了人的,結果落不到一聲感謝。

“蔣家人,您了解嗎?”

老太太連連點頭:“了解類,老蔣是下鄉時候到我們村的,那時候還追過我類。”

她這臉頰還閃過一絲紅暈,有幾分憶起往昔自己青春歲月的時光。

“蔣家人怎麼樣?”

“這個,老蔣他倒是挺有文化的。那年頭大學生少的可憐,他就是個大學生。好像是學什麼骨頭的,凡是我們附近四五個村裏,就數他有文化,也不知道他的眼睛是不是有問題,怎麼就娶了那麼個媳婦,還真就過了半輩子。”

想明白也不難。那年頭大學生被分派下鄉,地位遠不如農民高。十年時間裏幾乎看不見回城的希望,不少人逐漸適應農村的生活,在那裏安家落戶,蔣參的父親也就是其中一員。

既是帶著“帽子”下鄉的,就更加不能顯山露水,以免遭人嫉恨。所以他要娶的女人,一定不是附近村裏最漂亮的,但一定是村裏最老實的女人,老實到逆來順受的地步。

至於蔣參父親學的是什麼內容,能和骨頭產生關係,可以讓老太太一輩子都沒記住的專業,隻有可能是考古,這也符合我對蔣參父親的了解。

婉君這又問說:“你把蔣參出車禍的事情告訴蔣家人的時候,他父母是什麼反應?”

“那還能有啥反應類?著急唄。我看他們都收拾東西準備去城裏呢,結果下午再到他們家串門的時候,他們又跟沒事人一樣。”老太太捏著自己的下巴:“要不然就是醫院給他們打電話了來著。”

醫院打電話過來是不可能的,雖說是老太太叫來的救護車,但是這位老太太並沒有一直守在蔣參的身邊,不然醫院不可能不知道蔣參的個人信息,差點把他當作無名屍體冷凍處理了。

能從老太口中問出的東西也就這些,我連聲感謝之後,又多問一句:“我聽說咱們村的廟可是很靈驗的,那廟在哪?”

“你們兩個要去狐仙廟啊?”都打算推門回去的老太,這又定住腳步:“廟就在南邊,你們要去現在正是時候。”

“哦?”

“許願就這時候靈。”說罷,老太將門反鎖一關,腳步聲在門內逐漸消失。

我看看婉君,婉君看看我:“這廟看來還是得去拜一拜,真要是靈,就幫著我們把這件案子弄個一清二楚。”

婉君聳肩:“求神不如求己,姑且去看看吧。”

兩人這才並肩往村南頭走,來到一小山丘下。

村南頭這小山丘光禿禿的,周圍樹木林立,偏偏這裏連個雜草也沒有。而在光禿禿的山丘上,一不大的小廟立在正中,兩旁還插著杏黃的飄旗,顯然這裏的香火是常年不斷的。

雖說大多數村子裏都有廟,看大多數村裏的廟都破舊不堪,沒有坍塌已是萬幸。

就拿距離牆上村比較近的幾個村子來說,旁邊的牆下村也有自己的廟,可是村裏的那座廟都已被豆腐坊的人臨時占用,當作空豆腐水的空屋。

像牆上村這樣,不僅廟在,而且廟裏還有香火,真是十分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