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南方麵軍就在頓涅茨克、阿姆夫羅西耶夫卡和塔甘羅格灣之間的德軍防線上打開了一個缺口。9月初,西南方麵軍左翼部隊在伊久姆東南的北頓涅茨河地區重新發起進攻,突破了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的防線,也取得了重大勝利。
這樣,2個方麵軍的進攻很快彙合成一個強大的突擊洪流,似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擔心被包圍,遂於8月31日開始把第6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右翼撤往戈爾洛夫卡、日丹諾夫一線的後方預設陣地,而以後衛部隊頑強抵抗。9月8日,蘇軍南方麵軍一舉消滅了德軍後衛部隊的抵抗,解放了頓巴斯州首府斯大林諾。9月15日,德軍統帥部擔心部隊再度遭到合圍,遂命令南方集團軍群放棄頓巴斯,妄想以小的犧牲換取暫時的撤退,保存實力,發起反攻。全線撤至梅利托波爾、第聶伯河一線後麵的“東方堡壘”。
蘇軍2個方麵軍趁勢向西南和南方進一步發展進攻,於9月22日前出到紮波羅日耶以南和莫洛奇納亞河一線,並解放了頓巴斯。9月25日,西南方麵軍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南強渡第聶伯河。9月底,南方麵軍進抵莫洛奇納亞河地區。
目前為止,中央方麵軍、沃羅涅日方麵軍、草原方麵軍、西南方麵軍和南方麵軍,解放了除莫洛奇納亞河以西和紮波羅熱以東的小部分地區以外的整個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地區,在洛耶夫至紮波羅熱之間近750公裏寬的正麵上先後進抵第聶伯河。部分部隊還不失時機地實施了強渡,在第聶伯河西岸奪取23個登陸場。德軍統帥部企圖沿第聶伯河穩定戰線的計劃被徹底粉碎了。
蘇軍戰役目的是消滅殘存在第聶伯河左岸的德軍,擴大已奪占的登陸場,隨後實施奪取右岸烏克蘭和克裏木半島的各次戰役。
並實施了精密的部署,中央方麵軍在戈梅利—列奇察方向進攻,沃羅涅日方麵軍在基輔方向進攻,草原方麵軍和西南方麵軍在基洛夫格勒和克裏沃羅格方向進攻,南方麵軍在梅利托波爾方向進攻。
1943年10月20日起,中央方麵軍改稱白俄羅斯方麵軍,沃羅涅日、草原、西南和南方麵軍分別改稱烏克蘭第1、第2、第3、第4方麵軍。10月,蘇軍根據當前形勢的需要還對方麵軍的編成做了適當調整:中央方麵軍的第13、第60集團軍轉隸沃羅涅日方麵軍,布良斯克方麵軍的第50、第3和第63集團軍連同責任地段則編入中央方麵軍。
德軍的企圖是,奪回第聶伯河各登陸場,擊退蘇軍,在河的右岸建立起堅固的防線。與蘇軍對峙的有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第9和第2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的第8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A集團軍群的第6集團軍,總計116個師,其中包括18個裝甲師和機械化師。根據德軍的現有形勢,采取的相應的策略。在戈梅利和紮波羅熱之間,由中央集團軍群的第9、第2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集團軍、第8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擔任防禦;在莫洛奇納亞河地區,由第6集團軍擔任防禦。德軍把基輔作為主要防禦方向,在烏克蘭部署了62個步兵師、14個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師。
在強渡第聶伯河的問題上,爭議很大,由於想從寬大正麵和從行進間強渡該河,困難的指數是很多的,能否成功,還要取決於強渡部隊的準備程度。為此,各方麵軍在主力到達河岸以前的3至5天內便給各集團軍下達了強渡任務,確定了強渡方法和地段。
各集團軍又根據上級指示、德軍設防特點和河流情況,給所屬部隊具體明確了強渡地段、強渡地點、強渡時間和順序,指定了進入出發地域的道路,同時規定了占領登陸場的當前任務和當日任務,在現有基礎上合理分配了渡河器材。集團軍渡口一般有1座載重16噸的舟橋、1座載重50噸的門橋和2至3座載重16噸的門橋。
為了彌補製式渡河器材的不足,蘇軍指戰員就地取材,凡是能夠渡河的漁船、木伐、木板和大桶等等,都得到充分利用,做到了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隨著各方麵軍的勝利之勢,白俄羅斯方麵軍於10月肅清了第聶伯河、索日河和普洛涅河以東的德軍,並在河西岸奪取了一些登陸場。為了進一步進攻,根據最高統帥部的指示,方麵軍司令員擬製了戈梅利—列奇察進攻戰役計劃。計劃規定:以方麵軍左翼3個集團軍、2個坦克軍和2個騎兵軍組成突擊集團,向列奇察、格魯斯克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從西南麵迂回德軍在戈梅利—列奇察的防禦部隊,切斷該集團與後方的聯係;爾後,以方麵軍右翼2個集團軍在戈梅利以北轉入進攻,從西麵迂回該集團,協同主要突擊部隊圍殲德軍。
11月10日11時,白俄羅斯方麵軍第48、第65和第61集團軍向當麵德軍發起進攻,日終前推進15公裏。在蘇軍猛烈進攻下,德軍於14日開始向西北方向撤退。方麵軍乘勝追擊,於15日切斷了戈梅利至加林科維契的鐵路線。17日,攻占德軍重要防禦樞紐部列奇察,並對列奇察以南的德軍形成包圍之勢。德軍為了解救列奇察以南的部隊,於18日在列奇察以南和馬洛多什以南兩個方向上實施反突擊。經激烈戰鬥,蘇軍於21日擊退德軍,並殲滅了列奇察以南德軍的主要兵力。11月22日,蘇軍方麵軍右翼第3集團軍在普洛布斯克以南轉入進攻,當天突破德軍防禦正麵20公裏、縱深10公裏。24日,第50集團軍也轉入進攻,與第3集團軍協同合作,至25日將突破正麵擴大到70公裏,並前出到新貝霍夫附近,從而形成對戈梅利地區德軍的合圍之勢。當日夜,德軍從索日河與第聶伯河河口地帶撤退。為了解放戈梅利城,蘇軍奮起直追,不給敵人喘息的時間,一舉擊敗退卻的敵人,於26日解放了該城。
至11月30日,白俄羅斯方麵軍在強渡第聶伯河後向前推進130公裏,解放了白俄羅斯東部一部分領土,擴大和鞏固了登陸場,有力地配合了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基輔戰役。
烏克蘭第2方麵軍於9月底成功地強渡了第聶伯河。10月15日,方麵軍的第53、第37、第57、近衛第5和近衛第7軍共5個集團軍,在克列緬丘格至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一線轉入進攻,向克裏沃羅格方向實施主要突擊。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投入交戰後,大大增強了突擊力。至17日,德軍被迫向西南方向撤退。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實施追擊,19日,彼契哈特加終於迎來了新的曙光,28日,前出到克裏沃羅格以西地區,突入德軍防禦縱深125公裏,對防守在第聶伯河彎曲部的德軍和蘇軍烏克蘭第4方麵軍當麵之敵構成威脅。
德軍立圖挽回敗局,於10月28日淩晨集中6個裝甲師,從西北麵、西麵和南麵同時實施反突擊。在蘇軍積極抗擊下,德軍被迫於11月4日在彼得洛沃等地轉入防禦。方麵軍第52集團軍於11月13日在切爾卡瑟以南和以北地段同時強渡第聶伯河成功後,與此前著陸的蘇軍第5空降旅以及遊擊隊取得聯係,協同作戰,積極擴大戰果,粉碎德軍組織的多次反突擊。至12月14日,第52集團軍解放了德軍防禦的重要樞紐部切爾卡瑟,擴大並鞏固了登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