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析慈禧,定未來(2 / 2)

奕環,作為自己這一世的親生父親。他為了讓前世光緒能夠安然繼位,消除慈禧的隱憂。主動上奏提出辭掉一切官職,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他自己兒子做了皇帝,他若還是參與中樞政務。必定會造成功高蓋主的局麵,這對極愛權利的慈禧來說是要不得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折鋒芒,辭職就是唯一的選擇。

可以說,自己的這個父親也是大智若愚。

而曆史上奕環之所以對慈禧言聽計從,忠誠敬畏。

無非有倆個原因,其一自己親生兒子在慈禧手中,其二就是慈禧權利滔天。

而其一則是最重要的一環,自己可沒向前世那個光緒那般軟弱。

自己若是能借助奕環,奕訢等人的力量,定能掌權。

“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

這四人則是自己強起來,富起來的重要倚仗。

所以這四人必須要拉攏,也是自己能不能消除滿漢倆族隔閡的重要一環。

不過左宗棠沒猜錯的話,85年就因病去世。這倒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不過目前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翁同龢”

作為自己現在的師父,可以說是目前最信任的一人。前世也是光緒派中最核心的那個大臣,必須得拉攏。

不過翁同龢氣量有點小,就因為李鴻章等人的一次彈劾他兄長,就處處與他們作對。

很多洋務運動的政策實施甚是困難,其中朝堂上翁同龢就是處處反對就是其一原因。

得找個機會跟他做一下思想工作,免得破壞朕的宏圖大業。

……

一條條列下,藏好。

自己前世可是26歲就能當上曆史教授,對一些曆史自然了解。雖然自己當時涉及的大部分是外國史,但曆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根線的。

而前世豐富的知識儲備,就是自己在這裏立足的最大外掛。

不管是慈禧也好,奕訢也罷。他們再厲害終究也脫離不了一個時代的眼光。

時代的局限性限製了他們無法想象到另一個層麵,更別說慈禧這個保守分子了。

內憂外患之下,唯有強權強軍定江山。

朕要改寫曆史,哪有未能成功。我也要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濃厚的一筆,讓世人知道晚清還有一個光緒盛世的時代。

忽的一陣雷聲響起,似乎在印證光緒的話語一般。

沒一會,雷聲響響,門外隱隱約約聽到密集雜亂的腳步聲。

估計是為了躲雨,亦或為了躲雷。

大雨再次伴隨雷聲而下,嘩啦啦的。滴滴答答的捶擊著地麵,仿佛在告訴世人天怒了。

養心殿內,燈火通明。少年咿呀細語,漸漸昏沉而睡去。

半夜至,一小太監手持燈籠探頭而入。躡手躡腳輕微的把蠟燭吹滅,並輕輕的為光緒擼好被子。隨即舉著燈籠,在輕輕而出。

這時,時間伴隨著殿內響起節奏有序的呼吸聲靜靜而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