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曆史的公正評價(八)(1 / 2)

直到1938年為止,希特勒在政治方麵節節勝利,可是這個人卻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賭徒,在軍事領域實際上卻不敢冒險。

希特勒本人所作的唯一果敢的軍事決定,也許就隻有對挪威的占領。甚至其原始計劃也還是雷德爾海軍元帥所提出的。

尤其是在納爾維克戰況不利時,希特勒幾乎又要命令撤出該城,無異於犧牲了整個作戰的基本目標——使運輸鐵礦的路線暢通。

希特勒不敢作軍事冒險,歸根結底,攻擊俄國的決定,也是因為不敢渡海攻英而引起的必然結果。希特勒認為侵英的作戰太危險,所以不敢一試。

在對俄國的戰役中,希特勒對於冒險的畏懼也可以從兩方麵顯示。一是他在1943年以後的情況中,拒絕采取彈性的作戰方式。

在那時隻有自動地暫時放棄已經征服的土地,才能應付危局。二是他不敢放棄次要的戰場和盡量抽調兵力,以應付主要的決戰,盡管不這樣做,即可能引起極大的危險。

希特勒為什麼在軍事領域中不敢冒險,其理由可能分為三點:

一、他可能暗自覺察到他自己缺乏應付這些危機的軍事能力。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更不相信他的將領們具有這種能力。

二、他也像所有一切的獨裁者一樣,害怕任何的挫敗都足以使其威望發生動搖。事實上,這種態度正足以造成軍事上的錯誤,而更足以喪失其威望。

三、希特勒對於權力具有一種貪欲,他不願意放棄任何已經到手的東西。

當古德裏安任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的階段中,古德裏安與陸軍參謀長茲勒爾上將曾經花了無限的精力來矯正希特勒的錯誤思想,但結果卻還是枉然。

當他麵臨著一個即不願意麵對又無法避免的決定時,希特勒就會盡可能拖時間。

當古德裏安們感到時機迫切,有立即調動兵力以阻止敵人的作戰成功,或製止其擴張行動時,經常會遭遇到這種困難。

總參謀部要與希特勒苦爭幾天之久,才能夠從威脅性較低的地區中抽出一點兵力來援救緊急的地點。

在大多數的情況中,總是當時機已經太遲了的時候,他才肯給予太少的兵力——最後的結果是花了比原定的數量超過了幾倍的兵力還不能達到原定的目標。

為了放棄一個不能守住的位置,例如1943年的頓涅茨地區和1944年的第聶伯河灣,常常要爭論達幾個星期之久。有時為了想抽調一點兵力而放棄不重要的突出地時,結果也是一樣的難免一場爭論。

希特勒可能是希望事態最後還是能變得合於他的理想,於是他就可以避免作下他所不願意的決定。因為他不願意他的決定是為了適應敵人的行動。

他對於他自己的意誌力既然具有無比的信心,所以他不願接受機動性作戰中的任何冒險,例如迂回的攻勢,其成功是事先無法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