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由一個又一個細節組成,細節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無處不在。但是,什麼是細節呢?細節是通常所說的“瑣碎的事情”嗎?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細節指“細小的環節或情節”。1999年版的《辭海》中,關於“細節”有兩個說法,其一是“瑣碎的事情;無關緊要的行為。”它引用了一個例子,《後漢書·班超傳》:“為人有誌,不修細節。”其二是“文藝作品中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現、場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組成單位。”《辭海》修訂版沒有就第二個義項列舉例句,但我們知道,細節描寫是作家是否具有功底的標尺。也就是說,細節描寫是否成功,是衡量一個作家是否有功底、作品是否成功的要素。作家李準就說過:“搞小說創作,編故事容易,編細節難,因為細節隻有深入生活才能發現,是編不出來的。沒有許許多多真實的細節,你的作品就難以打動讀者。”
由以上可知,細節,指“細小的環節或情節”,而不是“瑣碎的事情、無關緊要的行為”。以下就是一個與細節息息相關的故事。
歐洲戰場上,國王查理三世準備拚死一戰。裏奇蒙德伯爵亨利帶領的軍隊正迎麵撲來,這場戰鬥將決定誰統治英國。戰鬥進行的當天早上,查理派了一個馬夫去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快點給它釘掌,”馬夫對鐵匠說,“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你得等等,”鐵匠回答,“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我得打點兒鐵片來。”“我等不及了。”馬夫不耐煩地叫道,“國王的敵人正在攻打進來,我們必須在戰場上迎擊敵兵,有什麼你就用什麼吧,將就著點。”鐵匠埋頭幹活,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後開始釘釘子。釘了三個掌後,他發現沒有釘子來釘第四個掌了。“我需要一兩個釘子,”他說,“得需要點兒時間砸出兩個。”“我告訴過你我等不及了。”馬夫急切地說,“我聽見軍號了,你能不能湊合著釘好馬掌?”“我能把馬掌釘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幾個那麼結實。”“能不能掛住?”馬夫問。“應該能,”鐵匠回答,“但我沒把握。”“好吧,就這樣,”馬夫叫道,“快點,要不然國王會怪罪到咱倆頭上的。”兩軍交戰,查理國王衝鋒陷陣,鞭策士兵迎擊敵人。“衝啊,衝啊!”國王喊著,率領部隊衝向敵軍。遠遠地,他看見在戰場的另一頭,自己的幾個士兵正在後退。如果別人看見他們這樣,也會跟著後退的,所以查理策馬揚鞭衝向那個缺口,召喚士兵調轉馬頭繼續戰鬥。他還沒走到一半,一隻馬掌掉了。戰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翻在地上。國王還沒有抓住韁繩,驚恐的馬就跳起來逃走了。查理環顧四周,他的士兵們紛紛轉身撤退,敵人的軍隊包圍了上來。他在空中揮舞寶劍,“馬!”他喊道,“一匹馬,我的國家傾覆就因為這一匹馬。”他沒有馬騎了,他的軍隊已經分崩離析,士兵自顧不暇。不一會兒,敵軍俘獲了查理,戰鬥結束了。所有的損失都是因為少了一個馬掌釘。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有時候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一點輕微的晃動就會導致整體係統的崩潰。或許隻是一件產品不合格,就導致了工廠的倒閉,這絕對不是天方夜譚。因此,我們要關注每一個細節,才有可能保持最完美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