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
請注意,之所以說是事情而不是故事,就是因為它隻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經曆,真實地不能再真實地一段經曆。這件事發生在一九九七年的夏天。發生在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位於甘肅東部和陝西接壤的黃土高原溝壑區。我們這裏的地形分為兩種:一種叫川裏,一種叫原上。
所謂川裏,指的就是生活在溝壑區裏,住的是窯洞,吃的水是溝水,也就是所謂的泉水,吃水要靠挑,出門要靠走,去一趟集市要走幾十裏溝路,交通極為不便。種田也是那種梯田,隻能用牛耕地,機器是進不去的。因為條件差,所以川裏的小夥娶媳婦就成了問題。
所謂原上,就是離溝壑區較遠的大片平地,交通相對比較便利,地形相對比較平緩,住的是磚瓦房,當然條件不好的也住窯洞,吃的是井水,出門可以騎自行車,遠點還可以坐公共汽車,種田用拖拉機,最重要的是,娶媳婦也好娶,川裏的女子都喜歡嫁到原上來。當然這隻是針對川裏人來說。相比其它地方,我們這裏還是極其落後的。
人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我們這裏一沒有山,二沒有河,三沒有礦產資源,除了黃土還是黃土,唯一能讓這裏的人活下去的,就是農田,這裏的農田要比甘肅西部好的一點就是:因為地勢比較平緩,農田麵積大,耕種便利,最主要的,甘肅東部還是顯著的黃土高原特征,不象西部,到了戈壁灘了,風沙特別大。缺水也嚴重。所以,我們的祖輩世世代代就定居在這裏,麵朝黃土背朝天,在這黃土坑裏刨食吃。
不過你們可不要以為這就是書上講的良田沃土哦,我們這裏的黃土地,是典型的靠天吃飯,要是老天爺心情好,這一年風調雨順,是個豐收年,那農民的日子還就算過得去,要是老天爺翻臉,一年不給你見雨,不給你見雪,農民照樣餓肚子。為什麼呢,當然還是因為缺水,大西北缺水,大概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了。黃土高原地殼厚,地下水資源利用不上,我們這裏川裏人吃水要去溝底下挑,挑一擔水最快的也得半個多小時,累個半死也才兩桶水,來來回回半天時間過去了,這才能勉強供上家裏人和牲口喝水,要洗衣服就得去溝底小溪邊去洗。而我們原上人值得慶幸地是,幾乎每家每戶的院子裏都打上一眼井,雖然井深了點,平均在三十米到六十米不等,但是隻要你勤快點,飲用水,洗衣服還是可以保證。當然想用來給田地裏澆水是絕對不可能的。
“師兄,師兄,快走了,師父在等我們了”
我正在吃飯,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喊聲。我趕忙撂下飯碗下了炕,踢踏著鞋子出門一看,隻見一個約莫十七八歲年紀,身高大概在一米六左右的微胖小夥子正在門口急切的徘徊著。
“原來是師弟呀,快進來吃飯”我招呼道。
“不了,我吃過了,你吃好趕緊走,晚了師父發火怎麼辦?”師弟急道。
這是師父剛收的徒弟,還沒正式拜師過呢,我就前幾天見過一麵,還不太熟悉。隻見我這師弟身材微胖,圓胳膊圓腿,走起路來一走一顫,皮膚挺白的,一張圓圓的臉上,長著一對大大圓圓的眼睛,隻是這眼睛也太圓了點,要是不眨眼的話,還以為是魚眼睛呢,一雙八字眉,眉腳往下耷拉著,挺不錯一個小夥子,怎麼長這樣的眉目,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