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姑娘道:“公子欲往何處?”
元橋道:“我要去嵩山少林寺,幾位要往何處?”
那姑娘還沒說,管家插口道:“我們要往杭州,去她姥姥家做客”。
元橋道:“哦,那既然不同路,咱們就此別過,後悔有期”。抱拳作了個禮,催馬上路。
那姑娘忙道:“敢問恩公高姓大名?”
元橋道:“姑娘別再叫我什麼公子了,在下姓李,小名元橋”。說著策馬而去。
元橋向北而來,走了二十來天,來到太平府,這是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才改作太平府,屬中書省管轄,以前是屬宣州也是江南一個熱鬧的大城,在長江南岸,瀕臨大江,這裏可比處州還要繁華,街上車水馬龍,有很多書畫店和刀劍店,看得元橋目不暇接。
元橋來到一個酒店前,將馬交給小二,進得店來,跑堂的夥計忙上來招呼道:“客官,要吃點什麼?”
元橋道:“有什麼好吃的?”
夥計道:“我們店的煮幹絲,蝦籽麵,那是一絕,遠近聞名,客官要不要嚐嚐?”
元橋道:“好,那就上來嚐嚐,另外在炒兩個小菜,來兩碗米飯”。
夥計應了下去。元橋看店裏也坐了很多武林人物,都帶著刀劍,有男有女,有像元橋一樣單個的,也有三五成群。甚至街上能看到二十幾人的大隊伍過去。
元橋心想,前幾日就見路上有武林人物趕路,但並不多,也沒在意,這大城裏怎麼會有這麼多呢?有什麼大事發生麼?
等小二上得菜來的時候,元橋便以此時問他,小二道:“客官不知道?我還以為你也是和他們一樣的呢”。
元橋道:“我真的不知,還請小二哥給我說說”。
小二道:“這也沒什麼,朱皇帝不是今年當了皇帝,建了大明嗎?然後前不久下道聖旨,說今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的時候,要在都城金陵舉辦一次盛大的宴會,說是為了答謝天下武林英豪,在驅逐元兵,剿滅各反王的戰鬥中給以朝廷莫大的幫助,舉辦這場宴會與大家同樂。金陵自古雲錦就馳名天下,而中秋時節,真是桂花,丁香等花的大開時節,因此這場會變叫做‘錦上花會’,意為錦上添花之意。
聽說大會不僅要賞賞花看錦,更重要的是會上還可以比文鬥武,勝者可以獲得皇帝親手書寫的天下第一才子和天下第一高手的金字牌匾,其實你看很多武林人士,哪有什麼心情賞花,多半是衝著牌匾去的”。
元橋道:“不錯,很多人,為的就是名聲,由皇帝親手封的天下第一,要是拿回去,還不有的誇嘴麼”。
小二道:“客官要是沒事,也可以去參加啊,就算奪不到天下第一,但是這麼大的盛會,美酒美食美女,還有花卉,真是讓人羨慕之極,我都想去,隻是老板不讓”。
元橋笑了笑,沒回答他,小二離開後,元橋想:其實小二的話也不錯,反正此時離中秋佳節也隻有二十來天了,去看看也好,自己從未到過都城,去見識下也不錯。
吃過飯,元橋便打聽向金陵城去的方向,騎上馬,順著大路走,路上陸陸續續有不少武林人士經過,元橋也不認識,也沒人和自己招呼,就這樣悠閑的走著。
這日元橋正在牽馬到溪邊喝水,突然旁邊不遠的灌木裏鑽出一個人來,穿著一身破道袍,頭發胡子都很長,不過很亂,估計很久沒打理梳洗過,看頭發胡須都有點花白,估計也有五六十歲了吧,不過元橋也不是很肯定。那人背上背著一把長劍,手裏拿著一把拂塵,肩上背著個包袱。
他看到元橋,緩步走過來,元橋看他腳步輕浮,臉色不好,估計是病了。那道人來到近前,道:“小哥,放馬啊?”
元橋警覺的看著他道:“是啊,你有什麼事?”
那道人道:“唉,倒黴了,老道前日經過前麵的黃楊鎮,正好鎮上的大戶柳員外做壽,請我去,他家的美酒好菜,多的是,好做了不少生猛的海鮮,吃得我管不住自己的嘴,結果吃多了,夜裏開始鬧肚子,到今天為止,已經不知道上了多少次茅房了,路都快走不動了,我看你帶著馬,能不能讓老道騎一段路,實在是沒力氣了,算是我租你馬,到時候算十兩銀子給你”。
元橋並不稀罕他的錢,看這人有些浮躁,元橋並不是很願意和他一道,便說道:“雖然說助人為快樂之本,隻是你我並不同路,這隻怕是不好吧”。
那道人說道:“你要往何處去?”
元橋道:“我要上金陵城去“。
那道人道:“正好啊,我也要上金陵去,我看小哥你手長足長,身板結實有力,一看便知道是練武之人,去金陵定是去參加那‘雲錦花會’的,是不是?”
元橋不愛撒謊,既然被他猜到,又何必要抵賴,便道:“真是,不過我隻是從未到過京師大城,隻想去見識見識,並不曾想參加什麼會”。
那道人說道:“我也是去見識見識,咱倆正好做個伴,要不一路上寂寞得很,何況武林中人,向來以俠義為先,你幫幫老道,老道改日行走江湖時,也好替小哥揚名”。
元橋才不愛聽他這一些高帽子的話,隻是不想他囉裏囉嗦的糾纏不清,也想,師父常說要多幫助別人,多做善事,既然這老道病了,載他一程又何妨,便答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