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安對我們說明了水下環境後,我們決定明天中午下水打撈,便先回去休息,當晚一覺睡到了大天亮,第二天也不急,慢悠悠的洗漱吃早餐,畢竟這地方早上溫度低,並不適合下水,我們計劃是等到中午的兩點左右。
由於路途上耽誤的時間,比我們預計的要多,因此為了節約口糧,洗漱完了,我便到雪溝子去堵魚。
之所以是堵魚而不是釣魚,實在是因為藏區的魚太多了,肉眼都可以看到它們在清澈的水中遊淌。
究其原因,一是地大物博,而是藏民本身就不吃魚,甚至保護魚,這個中緣由,說來就多了,但大致有三種。
一是,藏族除了天葬外,也有水葬的習俗。水葬,就是把死去的人肢解,然後扔進湖水裏。藏民認為,魚是祖先的墓地,是靈魂的守護神,所以不敢冒犯。
二來,也和藏族的宗教信仰有關。藏族主要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也就是佛教和藏族當地原始宗教苯教結合的產物,講究小命、大命,因果循環,業障和報應。他們不隻是不吃魚,所有小的生命,在藏區一般都是不吃的,藏民覺得,要吃小生物來維生,會殺害太多生命。
相反,一頭牛,隻需要犧牲一條命,全家人可以吃很久。而就算有幾條小魚,一家人卻是連一頓都吃不飽。傳統的藏人,隻要有殺生都會記下來,如果太多了,就會覺得承擔不起罪業果報,所以都會盡量約束自己不殺生。
之所以用上傳統這個字,是因為現在一些年輕的,特別是旅遊區的藏民都已經漢化了,有些東西就不那麼講究了,但魚蝦這些小命,還是照樣不吃的。
據說還有漢人在藏區捕魚,被藏民發現後,藏民花錢買下來放生了。
高原上所以的湖泊都被稱為聖湖,藏族人不允許自己,也不允許他人下湖洗澡,或者傷害湖中的生命。到了藏區,這一點尤其要牢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藏族人仇視漢人,主要是旅遊的人太多,又不尊重他們的文化信仰,所以矛盾也更大了。
第三種說法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也是兩天跟羚羊等人瞎扯時聽來的。說高原環境特殊,這裏的魚長得很慢,有些十年才長大一點,一吃食物鏈就會被破壞。
我們三人自然是尊重藏民的文化和信仰的,但現在食物得緊著來,再尊重下去,沒準兒我們真進雪山的時候,食物一但不足,就得餓死了。好在這地方沒有藏民,他們看不見我們的行為,也不算太冒犯了。
這兒魚多,個頭確實都不太大,有我的巴掌長,四指寬,要靠它吃飽,一人得吃兩條才行,我們三個人,就得殺六條魚。想到這個念頭的一瞬間,我隱約有些明白了藏民不吃小命的原因,這是一種非常質樸、醇厚、古老的生命觀,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然的感恩,在藏區表現的淋漓盡致。
堵魚很簡單,團一把草垛子,放在水中,不出五分鍾就能堵到一兩條,很快就抓夠了分量。緊接著我在水邊把魚洗剝幹淨,用灌木的枝幹穿著,升起了一團篝火烤魚。
鹽是現成的,郭紮錯的湖邊上就有,那些石頭常年受湖水中鹽分的侵蝕,都變成鹹的了。什麼食物,隻要加了鹽,味道也就不會太差,我們三人慢悠悠的吃魚烤魚,雖然沒有多餘的調料,但味道特別香。
吃得差不多,中午兩點多左右,我們帶著裝備到了郭紮錯湖邊,開始準備下水。下水打撈的事兒交給了周玄業,因為他的水性是我們中最好的。這會兒他正在做著熱身,一邊做熱身一邊脫衣服,我整理出了水肺和緊身的潛水服遞過去。
這會兒湖水沒有冷的那麼刺骨了,周玄業做了十多分鍾的熱身,便換上衣服,拿了水底探照燈,掛著水肺,慢慢朝著湖中走去。湖邊水淺,清澈的蕩漾著,可以看到湖底的岩石。
越往中間,水越深,逐漸漫過了周玄業的大腿和胸口。最後周玄業深深吸了口氣,扯著繩索,一下子潛入了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