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鎮北方約100公裏處,征魔集團軍總指揮部。
戰爭開始約2小時後。
一輛僅有列車車廂一樣大的指揮車裏,擠滿了來自博洛尼亞帝國和阿塞邦疆王國的高級軍事官員。而比他們還要多、還要貴重的,是幾台計算機設備儲存的一整套方案。
為了這一次進攻,除了提前一年開始駐紮部隊——那還是準備的最後一階段。數十年之前,兩國就開始就之前的無數次戰爭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進行了細致的安排和不斷的模擬。魔族會有什麼樣的戰鬥單位,會有什麼樣的戰術,會對我方人員造成什麼傷害——所有的信息都有其利用價值。
針對這些信息,人族一方開始建立一套完整、詳盡的計劃,從綠葉鎮如何集結,需要什麼樣的裝備和多少兵員,沿途應該會遇到什麼情況,針對每種情況建立一個分支,設定對應方案,然後再預測下一步會有什麼……最後,形成的方案分支數以萬計,這套幾十年積累沉澱下來的計劃概括了這一次戰爭的所有情況,並相應作出對策。
戰爭的準備,往往比戰爭的過程更消耗國力。召集最聰明的軍官思考方案,提高軍費支出,建立為此而準備的兵工廠,設計相關的武器裝備……整整一代的國家精英為此奉獻了他們的整個職業人生。
戰爭有隨機應變的要素,但都是可以推算出來的,完全可以進行周全的準備。也正因為如此,現在的推進完全在計劃之內。按照時刻表,過不久,就可以攻下提爾堡了。在那裏,經過休整後,集團軍將會直撲魔族的心髒魔都。
沒有人知道魔都距離提爾堡有多遠。但沒關係,不管距離多遠,都有相應的計劃可以實施。
隻是,計劃出現了一點變化,而變化並不是來自前方戰線的。
那些冒著硝煙的戰車廢墟和戰士的屍體代表的隻是進攻沒有問題。
變化來自後方。
“我有預感,這不是一件小事,”集團軍副司令、王國軍上將萊茵斯特爾說道,“這在計劃裏麵並沒有列出。”
“魔族從來沒有使用過這種‘傳送’的能力,”集團軍司令、帝國軍上將庫爾森說,“你的人的情報是否準確?”
“不是我的人,”萊茵斯特爾盯著桌麵上的電子沙盤說道,現在沙盤上顯示的戰況非常激烈,但在後方代表綠野鎮的標誌上亮起了一個警報圖標,“是邊河辦事處的信息,而且接到信息的還是你們帝國安全局。這條信息的真實性是可以確認的。”
“該死,”庫爾森有些不耐煩,“魔族的科技也會發展嗎?”
“當然會了。幾百年前,它們可是沒有機甲那種東西的。將軍,我們在這裏討論毫無意義。而在這份計劃表裏,少了我王國軍一個旅,對戰局本身毫無影響。我不能忍受有異族在屠殺我國國民的時候,我的主力部隊卻不在那個地方。”
“我們很快就要打下提爾堡了!”庫爾森想方設法壓製了心裏的焦急,“將軍,這種重大的會戰,王國絕對不能缺席,這並不是從軍事意義上說的。你很清楚我說的是什麼。”
“沒錯,將軍,”萊茵斯特爾說,“我們僅僅是回去一會兒,很快就會回來。我軍的飛行戰艦還在那附近,事情解決以後,可以很快回來參加圍攻。少尉,準備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