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三衛總兵(2 / 2)

朱由檢還是沒有做聲,老師張四知竟然也出言反對他加封李信為山東鎮總兵的聖旨,這事如果放在朝堂之上反對的力量更不會笑,看來此事想通過內閣的票擬實是不易。

見到連張四知都出麵了,劉覺斯、傅宗龍也雙雙出班。

“臣也請萬歲三思!”

幾大心腹全部反對,朱由檢頓感無力,他最看重李信的便是那份讓人感動的公忠體國,這四個字的評語他當皇帝這十一年沒少給臣子下,但真正當得起這四字的恐怕滿朝文武不會超過一隻手的數目,所以猜想讓其出鎮一方,到了危急之時也好過劉澤清那種首鼠兩端之輩。他重新做回龍椅之上,考慮著該如何處理閣臣們抱團反對他的這種行為。

一直沒出聲的薛國觀說話了。

“鎮總兵做不成,去九邊一衛當個總兵當是可以吧!”

大臣們眼前一亮,這的確是個好主意,隨便把李信塞到哪個衛去,上邊有鎮總兵節製,就等於烈馬上了套子,想要反出天去,便不容易。

楊嗣昌仍舊跪在冰冷的地上,沒有皇帝的旨意他不敢起來,撅著身子讚同道:“臣讚同薛大人的意見,大同府陽和衛地處險關要隘,不如派了李信去,也算人盡其用。”

一旁的老尚書劉覺斯暗自腹誹,這薛國觀平素裏挺精明的,今兒怎麼提了如此一個糊塗提議,他如果是和薛國觀站在一個立場,隻要像他和傅宗龍一樣附議即可,為何畫蛇添足多此一舉,提出來讓李信去某一衛任總兵?

衛所早就名存實亡,真正掌權的乃是九鎮總兵,各省都司已經是花架子擺設。去這些衛所轄地當總兵,新意是有了,但實權卻未必有,還要接受所屬鎮總兵的節製。而且一個小小的衛所總兵,按品級充其量也就是正五品,而一鎮總兵至少要正二品以上,兩相想比較簡直是天上地下。

薛國觀這個提議說出來,替楊嗣昌當了槍頭不說,還要惹得皇帝不悅,幾乎是吃盡苦頭而兩方都不討好。

但文華殿中光線暗極,劉覺斯一雙老眼無論如何都看不出來皇帝是何表情。但接下來薛國觀的話則讓他豁然開朗。

“萬歲容稟,臣以為,以李將軍之能,一衛之所顯然不足以安置,不若數衛齊劃入其中……”

劉覺斯暗讚一聲,薛國觀好手段,如此一來既繞開了楊嗣昌以鎮總兵相阻撓的借口,還將鎮總兵之實握於手中。陽和衛這幾年經過滿清韃子和蒙古韃子數次破關已經幾乎破壞殆盡,這個總兵當了和沒當幾乎一樣,轄地既沒有兵又沒有民,但若是數衛齊劃入總兵轄地那效果可就大不一樣了。

朱由檢聽薛國觀如此說,終於開口。

“哦?薛卿詳細道來!”

薛國觀侃侃而談,“山西行都司十六衛,大同鎮便有其中九衛,其中以大同左右衛和鎮虜衛高山衛尤為重要,陽和衛緊鄰鎮虜、高山兩衛,不如將這三衛一齊劃入總兵轄地,是為三衛總兵,且不應受大同鎮總兵節製。”

劉覺斯眼睛一亮,覺得自己應該補上一腳,反正楊嗣昌同意這個衛總兵的意見。

“萬歲,老臣也有一議,三衛總兵既然統轄衛所,何不令其兼領山西行都司指揮儉事?”

說罷,劉覺斯覺得自己走了一步好棋,會在皇帝心中為自己扳回一城。山西行都司指揮儉事乃正三品武官,這個加銜等於給三衛總兵定了品級,職同正三品。

等楊嗣昌反應過來,幾位大臣已經紛紛表示讚同,內閣行使票擬之權封駁了皇帝的聖旨,將皇帝得罪透了,如今找個折衷的好辦法能給皇帝順順氣,他們當然樂意之至。

楊嗣昌豈能半途而廢,仍然亢聲道:“大同鎮裏便有山西行都司九衛,李信總兵三衛,等於是三有其一,這不等於將大同鎮硬生生割去一塊肉嗎?”

薛國觀笑著說道:“割肉又如何?都是自家地方!”

“這……”

楊嗣昌很被動,暗罵劉覺斯鼠首兩端,奈何孤掌難鳴,已經生出退讓的想法,但還是不甘心。

“三衛總兵便三衛總兵,卻需受大同鎮總兵節製!”

沉默多時的大明天子朱由檢終於手拍禦案,點頭道:“諸位臣工此意朕甚感合適,擬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