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皇帝庇護(1 / 2)

真定府,楊嗣昌剛剛起床便接到了來自紫荊關的密報,李信居然棄城而逃了!他對這個消息亦是難以置信,又立即派了人去確認。直到保定總兵朱梅的回信確認此事千真萬確,他這才放心的哈哈大笑。

“李信哪李信,罔顧聖恩,居然棄城而逃,看你這回還能蹦躂到幾時?”

楊嗣昌覺得這真是無比美好的一天,能借此除去一大隱患,當值得一賀。正好賀人龍求見,瞧見楊嗣昌喜笑顏開,連忙陪著笑問道:“楊相如此欣喜,可是有了大好事?”

“大好事說不上,害蟲得除,你說當不當得一賀?”

“自是當賀,自是當賀!”

楊嗣昌沒細說,賀人龍自然也不好繼續追問,隻好跟著打哈哈,連連點頭認同楊嗣昌的說法。楊嗣昌也不會細細與他道來,也是連日來被壞消息糾纏的焦頭爛額,多日的布局終於有了一點小小的紅利,這才喜笑於形。他很快便恢複了往日一副喜怒不形於色的模樣,打了兩句官腔,以掩飾自己的情緒。

“這幾日賊兵接連調動,要小心監視,莫使他們潰圍!”

“末將安敢大意,楊相放心,這太行八陘不說鐵桶一般,也是嚴密至極的!劉國能插翅也飛不出來!”

“嗯!”

楊嗣昌又瞥了一眼賀人龍,心知這廝向來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料想是惦記著由他取代左良玉一事。果然,賀人龍便提及了此人。

“楊相容稟,左良玉自打前幾日兵敗逃回黃河以南,恐怕對河南形勢極為不利,楊相還要早做籌謀才好!”

“哦?如何不利,說說!”

楊嗣昌鼻孔裏微不可察的哼了一聲,此寮如何這般沉不住氣,就算他不提,自己也已經向皇帝上了奏疏,使其取而代之,想來旨意不久之後便當到達真定。可楊嗣昌偏偏就不說破,而是煞有介事的聽賀人龍逐條分析。

“張獻忠複叛,李自成重新做大,據末將耳聞,熊大人幾仗打下來都沒有斬獲。如今左良玉大軍潰敗,恐怕賊兵更加肆無忌憚,那時,那時……”

賀人龍突然發現楊嗣昌原本還略微含著笑意的臉逐漸黑了下來,這才意識到自己說的越來越危言聳聽,於是猛然刹住。正當賀人龍尷尬的不知說與不說之時,總督親兵送來了剛剛由河南轉來的軍報。

是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的熊文燦,楊嗣昌打開軍報看了幾眼,便丟到賀人龍麵前。

“看看!”

賀人龍萬分感謝熊文燦的軍報,在自己尷尬無言之際,來的太及時了。可打開之後瞧了幾眼,卻笑不出來了,熊文燦接連在南陽,魯山,郾城打了幾個敗仗,請求楊嗣昌派出援軍以安定河南局勢。

這是左良玉潰敗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此前,左良玉的凶狠在流賊之間是出了名的,流賊複起之後,張李之所以不敢過於囂張,都因為有了此人和此人麾下那隻勁旅的震懾。現在沒了那支勁旅的震懾,自然要撒著歡狠狠的翻騰一遍。

楊嗣昌見賀人龍沉默不語,便以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道:“就是不聽本相之言,若嚴守十麵張網之要,何來此敗?”

賀人龍恍然,的確,熊文燦在左良玉慘敗之初,怕流賊趁機做大,於是組織了一次規模較大的進剿,誰知進剿不成,反到兵敗,真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楊相明鑒,楊相明鑒!”

賀人龍麵對楊嗣昌的陰晴不定,有些把握不好自己究竟該說的深一點還是淺一點,索性便一直附和。

“你說說,這援兵本相派還是不派!”

誰知怕什麼來什麼,楊嗣昌竟然信口問起賀人龍的意見,他能有什麼意見,無非是指哪打哪,可問到了頭上又不能不說,隻好硬著頭皮回答:“末將以為,末將以為……”

就在他無可奈何之時,突然靈機一動,計上心頭。

“末將以為,潞安府不是還有支人馬未動嗎……”

所謂潞安府還有支人馬,指的是屏蕃於此地的沈王糾集的一大批山西境內明軍潰兵,戰亂之時他以朱氏子弟主持局麵誠然沒有問題,但楊嗣昌兼著總督山西軍務的差事,調動潞安府的人馬名正言順。

楊嗣昌眼前亦是一亮,他還真沒想到這一點,不禁滿意的看了賀人龍一眼,暗暗下了評語,此人肚子裏還是有些幹貨的,也不枉自己提拔他一場。於是揮揮手,將賀人龍打發走以後,立即揮毫潑墨,擬好了一紙調令,命人急送潞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