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烏恩襲擊(1 / 2)

諸部首領們議論了半天才赫然發現,明明說好的要選出來七個委員,而今卻隻有五個,於是沒被選上的部落首領便以為還大有希望,更有人狀著膽子問李信,是否還要再選出第六、第七個委員出來。

通過書辦的翻譯,李信告知諸部首領。

“部落聯盟所吸納的範疇包括整個蒙古草原上所有的部落,隻要他們棄暗投明,脫離滿清,肯改過自新,便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加入聯盟。因此,剩下的兩個名額是給那些主動肯於浪子回頭的部落所留,但是蒙古草原上的部落何止幾十上百,在座做的諸位作為首倡元勳,委員名額自然七有其五……”

餘下的部落首領失望之餘,竊竊私語之間又覺得明朝總兵似乎不是隨便說說,他果真將目光放在了整個蒙古草原之上。但是,草原上的英雄又豈止有千千萬萬,僅僅憑借一個明朝總兵能夠達成如此輝煌的計劃嗎?

他們當然不會當麵質疑,但接下來看到萬餘三衛軍精銳盛大的閱兵式之後,這種擔憂便悄無聲息的淡化了,甚至很多人又陷入了亢奮之中,就連清軍也未必有如此軍威,橫掃草原恐怕也非難事,如果抱定了明朝總兵的大腿,沒準將來會分得那出人意料的戰利品,也未可知呢。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之下,有些比較有先見之明的小部落首領便請求明朝總兵也幫助他們建立一支如三衛軍那樣的鐵軍。李信自然是一口應下,但他實際上卻另有想法。

蒙古軍都是自小於馬背上長大的牧民,自由散漫慣了,並不適宜農耕文明這種以紀律見長的軍陣,倘若果真以苛刻的軍紀對其嚴加要求,直如揚短而避長,不但掩蓋了蒙古人天生的優勢,還扼殺了蒙古騎兵於戰場之上異乎尋常的創造性。

蒙古人的軍隊目前之所以在滿清韃子麵前連連敗北,所敗者並非勇武。所以,提高其勇武以期望能夠與滿清相抗衡,無異於刻舟求劍,南轅北轍。

滿清之強,乃是強在八旗製度,並非個人韜略與軍將勇武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所以,若想讓部落聯盟的蒙古部落能夠在三衛軍的羽翼之外能夠獨當一麵,就必須從蒙古各部的製度以及組織形式來著手。

首先一點,李信製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決定仿照現成的滿清製度,合部落為組織,閑時放牧,戰時則於各組織之中按照比例抽調壯丁,組成部落聯軍。與此同時,還要與之相配套的建立一整套完備的,封功賞爵的製度。將所有大小部落,統統綁在部落聯盟這架利益所驅使的戰車之上,使得所有人欲罷不能。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也吃不成胖子,對於這些初步揉合到一起的蒙古部落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將適得其反。因此,這種改革要因地製宜,以一個個契機為突破口,來做遞進式的前進。

對於李信的這種宏大計劃,他的幾個心腹部下卻有著巨大的擔憂。

這其中尤其以陸九為最,他跟隨李信日久,說起話來顧慮也相比張石頭,程銘九等人少了幾分顧慮。“十三哥如此做就不怕養了隻不熟的惡狼猛虎?別看這些蒙古人一個個溫順的就像綿羊一樣,還不是因為咱們三衛軍的實力足夠強?若是他們也強大起來,會不會原形畢露,可還很難說。”

還有更大的隱憂陸九沒能說出口,李信的所作所為在明朝已經遠遠超出一名總兵的權力範疇,朝中的重臣以及皇帝能放任不管,袖手旁觀嗎?

在三衛軍係統中,能夠與李信比較平等對話的除了田複珍,其他人更多時候都是對其言聽計從,指哪打哪,此刻能夠一齊來勸諫李信,也可以看出他們的擔憂已經到了極點。

李信剛要對此做一一解釋,卻有親兵來報。

“大營之外有人求見將軍,自稱是宣府來人。這是此人所持信物。”

親兵又遞上一塊漆黑的看不出材質的令牌,李信當即喜出望外,也顧不上與幾個部下饒舌,當即讓親兵去請人進來。

片刻功夫,親兵引著一位黝黑漢子進了蒙古包。

“黃勝見過大將軍!”

躬身行禮罷,便直起身子利於正中,等候李信的垂問。李信上下打量了他幾眼,黃勝與離開太原時相比,明顯的黑了也明顯的瘦了。猛然間想起不知身子何處的黃妸來,不禁動容道:“黃兄一路辛苦了!來來,快請就坐。”又吩咐人端上來溫好的馬奶酒,外加一盆煮的透爛的熟羊肉。

“風塵仆仆而來,先吃飽了喝足再說!”

黃勝自幼行走於富紳權貴之家,行事率直毫不不造作,當即大呼渴壞了,餓壞了。左右端起大碗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馬奶酒,右手抄起一塊還冒著騰騰熱氣的熟羊肉以牙齒撕開,大嚼起來,又是連聲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