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師爺畢竟是和李信出生入死打過大仗無數的人,比起那些工人們還是有幾分膽氣的,並沒有被他們所描述的情形所嚇住,而是試圖安撫眾人的情緒,先是故作鎮定的對它們喊話,表示三衛軍步戰營隨他一同前來,大家隻要齊心協力配合,一定會將韃子擊退,取得最終勝利。
經過一番頗為鼓動的講話之後,工人們漸漸平複下來,也跟隨著郭師爺以及他的隨從騎兵們一同往南而去,試圖重新占領南部聚居營地通往北方的一處營門。可惜卻晚了一步,韃子騎兵迎麵轟然而至,瞬間便將頂在最前麵的工人碾得粉碎,這一幕將郭師爺驚得目瞪口呆,他當然沒帶什麼步戰營來,他也沒有權力調動大軍,之前那麼說不過是虛張聲勢,穩住大局而已。
形勢遠比郭師爺想象中要嚴峻的多,韃子就像下山的猛虎餓狼,工人數量雖多,卻在他們麵前抵擋不過眨眼的功夫。他立刻意識到,渾源州的工營完蛋了,此時不跑更待何時?
電光石火的功夫,郭師爺就將一刻鍾前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那一番話拋諸腦後,撥馬率先逃命,隨從們亦緊隨其後,工人們瞧見剛才還鼓動他們與韃子死戰的郭老爺居然第一個跑了,顧不得罵他膽小卑鄙,也跟著紛紛逃命。如此一來整個工營便如倒卷的潮水,再也沒任何曆來那個能夠阻擋住他們的潰亂。
極為不幸的是,工營地方狹窄卻人口眾多,密密麻麻數以萬計的工人擠成了一團寸步難進,韃子騎兵就像紅了眼的餓狼,在外圍不斷的緊逼蠶食屠殺,顯然是得了命令不放過任何一個活口。
郭師爺意識到了自己身陷這種絕境之後,徹頭徹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甚至後悔自己在得知宣大戰事陷入困局之後,做出了北上視察的決定,也是此前三衛軍的勝利帶給了他太多的自信,結果卻在這裏栽了跟頭。
眼看著工人們一層一層的被包圍屠殺掉,郭師爺預感到在如此幹耗下去,必然在劫難逃,必須想一個應急的法子逃命,他絕不想自己的美好人生就此毀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工地。
郭師爺突然心中一動,此處不但有築路工地而且還有鐵廠,工營和鐵廠比鄰而建,由此向西去就是鐵廠,那裏當可以暫時避開由南北而來堵截的韃兵。更為重要的一點,鐵廠是三衛軍於大同府生產火槍的一處重要工廠,裏麵有著成百上千乃至過萬的火槍成品和半成品,隻要組織出一幫敢於拚死戰鬥的工人來,取勝未必,而堅守住鐵廠總該綽綽有餘吧。
在郭師爺的帶頭之下,不少工人便像無頭蒼蠅一般,果然又隨之往鐵廠方向逃了過去。這一變化被遠處一直觀察戰場動向的圖爾格看在眼中,心中訝然,到了這般田地居然還有人試圖反抗。他失去了最後的耐心決定大軍全力壓上去,必須在天亮之前解決戰鬥,然後迅速轉移。
圖爾格策馬衝鋒身邊的白甲精兵緊隨其後,突然軍中有人用滿語猛喊了幾嗓子,“火銃,火銃!”
清軍中仍舊將火槍稱之為火銃,去歲的幾次大戰不少人在高陽吃過火銃的苦頭,因此而記憶猶新,看見鐵廠內有斷斷續續的火銃在發射,圍剿的兵鋒頓時便有幾分緩滯。
聽聞對方竟然有火銃,圖爾格也是心頭一驚,難道有明軍埋伏在此?但這種想法頓時便被拋諸腦後,如今已經是箭在弦上,哪裏還能再瞻前顧後……
太陽仍舊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難民成批的由紫荊關湧入山西。紫荊關被前些日子被韃子大軍燒毀以後,便再沒有官軍來接手,如今這道扼守北直隸與山西的交通要隘已經形同虛設,僅僅幾日的功夫已經說不清有多少人口自此處出關。
不但紫荊關被韃子所焚毀,往大同去的路上,廣昌、靈丘等地的縣城也均被韃子徹底焚毀,難民們一路所見觸目驚心,除了殘垣斷壁,就是已經發臭了的屍體。
盡管意識到了前方危險重重,但是由於目的地被勾勒的太過美好,以至於人們忽略了眼前的慘況,而一廂情願的相信,隻要到了渾源州便會脫離苦海,遠離這人間地獄一般的慘景。
“陳家大哥,咱們還要走多久才能到渾源州?糧食已經不多了,萬一今兒到不了,明兒就斷糧了……”
那陳家大哥頂著炎炎烈日,將雙手聚攏在額頭之上,遙望北方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片高地後麵似乎有著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建築,當即心頭狂喜,大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