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軍營中空無一人,衝進去的流賊則不少都踩中了官軍埋下的開花雷,一時間哭號四起,竟不敢再進去查探情況。賀一龍見狀大怒,斥罵部下愚蠢,卻也隻好下令撤軍,不過在走之前為了泄憤還是一把火將李信留下的空營燒了個幹幹淨淨。
賀一龍一擊不中豈能甘心,退到澮水南岸以後已經天光大梁,於是放出了斥候在方圓三十裏範圍內查探官軍行蹤,結果卻一無所獲。後來又斥候在澮水邊捕到了流散的漁民,這才偶然從漁民的口中得知了官軍已經沿著澮水一路向東南行軍。
這個消息讓賀一龍大惑不解,官軍往東南去乃是與中都鳳陽背道而馳,將越走越遠,難道官軍此行的目的並不是中都鳳陽?隨即他又心中發狠,即便官軍的目標不是中都鳳陽又如何?他賀一龍有仇不報豈是大丈夫?更何況昨夜偷襲不成反倒損兵折將的消息,一旦傳了開去,哪裏還有麵目去見其它各營的首領?隻怕連自己手下的兄弟都交代不過去。
就是因為東昌府的慘敗,很多營中兄弟已經紛紛脫離了自己,去投奔了其他營,若長此以往下去還能了得?也就在賀一龍遊移不定的時候,來自洪澤湖的兄弟為他帶來了一則簡直是火種你送碳的消息。
有一支超過二百艘大船的船隊正沿著大運河過了宿遷往黃淮水道而去,賀一龍聞聽這則消息以後當即一拍大腿,立馬就明白了官軍為何向東南沿著澮水急行軍。他們一定是去與那兩百艘大船會合,有了可在水道中賴以通行的船隊,澮水也好淮河也罷都將不能在成為擋住官軍的天然屏障。
這反而讓賀一龍有一種隱隱的興奮,他隻怕失去了官軍的消息,而今不但得知了官軍的形跡,還探知了官軍的意圖與目標,哪怕是官軍得逞之後,形勢將會變的棘手,也被排在了末等。因為,這在賀一龍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自崇禎八年以後,還沒有哪隻官軍能夠大勝革左五營呢,更何況之僅僅隻是一支三千人的小隊伍,他的人馬有數萬,數倍於官軍,調度起來自然是遊刃有餘。
“傳令下去,整軍兩萬人,隨本頭領去堵那官軍!”
賀一龍所部進入南直隸後,人馬一度恢複到了兩萬餘人,眼下點兵兩萬,幾乎等於傾巢出動,可見他對追擊李信一戰勢在必得。被賀一龍留下來看守澮水南岸大營的有五千賊兵,這些可不是老弱病殘,而是軍中實打實的精銳。畢竟他要負責澮水一帶的防線,全軍開拔就等於放棄了澮水,而將使明軍可長驅直入中都鳳陽,這將使圍困中都鳳陽的大軍麵臨腹背受敵的局麵。
流賊的軍紀比起官軍要差了不是一丁半點,眼看著按照眼前的整軍速度隻怕後天也難以成行,於是又斷然下令兩萬人嗎分成前中後三軍此地而行,而賀一龍則帶著七千人為千軍先行一步,餘下一萬三千人將在午後起行一波,明日一早起行一波。
七千革左五營流賊在賀一龍的帶領下乘船沿著澮水順流而下,很快便抵達了上店。賀一龍驚喜的發現了官軍紮營的痕跡,以此判斷官軍必然是從此處經過。此時,斥候回報,“回稟大頭領,官軍在五河口停滯不前,好像,好像在等什麼?”
這更加讓賀一龍確信,李信所等的就是那沿著大運河南下的二百條大船,而且偏偏選擇在五河口也不是隨意為之。因為,五河口乃是澮水與淮河交彙處,如果官軍得了大船便再沒必要返回澮水,隻要進入淮河水道逆流而上,則可突破革左五營的圍追堵截,而抵達淮河南岸的中都鳳陽。
想及此處,賀一龍失聲大笑,繼而又不自覺的說了句:“大仇得報不遠矣……”
賀一龍當即下令全軍下船上岸,往南方不過二十裏的淮河急行軍。抵達淮河北岸後,賀一龍真真是挖空了心思,他往日聽過鐵索橫江的段子,便想效仿古人弄一條大鐵索橫貫淮河南北,以此堵住“異想天開”的李信。可是,很快他就放棄了鐵索橫江的妙計,因為在詢問了幾個老鐵匠以後,被老鐵匠告知,若打造這樣一條橫貫淮河南北的鐵鎖,至少也要半個月以上,況且整個鳳陽府隻怕也尋不到這麼多閑置的鐵器來打造鐵鎖。
一計不成,賀一龍又生一計,鐵鎖不成,麻繩總該可以吧。但也遭到了軍中匠人潑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