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洛陽紙貴(1 / 2)

片刻功夫,米琰又一拍腦門,似恍然大悟一般。

“如何沒想到這一節,此事的始作俑者是那靜然和尚,想來從此人入手隻怕不錯!”

李信欣然點頭,他亦有此意。既然米琰已經說破,便讓他繼續說下去。

“靈穀寺占地一事,米琰也聽陳縣尊說過幾句,不想今日卻有了這般轉折。但是,竟然和尚的底子也不幹淨,隻龍潭縣裏所積壓關於靈穀寺靜然一人的卷宗便有數十份之多……”

米琰所想不錯,既然史可法突然發難,將陳文柄的案情公諸於眾,使之既成事實,也是看準了李信難為其人翻案。但是,陳文柄固然不能翻案,那靜然和尚的底子也不幹淨,僅龍潭縣就有關於此人的卷宗就有數十份之多,想來應天府和其他縣也未必會少了。據李信所知,靈穀寺寺產遍布應天府八縣,甚至在臨近的鎮江府也有產業,這麼大的林子若說隻因它是佛門清淨地,就幹淨的和白紙一般隻有傻子才肯相信。

況且國人不論何時何地都有嚴重的仇富心理,所以根本不用費盡心力替陳文柄翻案,隻需要將靈穀寺龐大的寺產公之於眾,再撿幾樁寺中高僧駭人聽聞的糟粕勾當之事說與世人知曉,這一潭深水便會立即渾的堪比黃河之水。

米琰補充道:“靈穀寺內作奸犯科者未必隻有靜然一人,為了避免橫生枝節,隻需全力針對靜然一人即可!到時候靜然和尚身敗名裂,誰還會再關注陳縣尊了?就算有人想拿此事做文章,試問一個道德敗壞的僧人,他對一位朝廷命官的指控又能有什麼說服力呢?”米琰說到最後,臉上露出了幾許得意之色。

“那位史部堂這回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靜然身敗名裂,他又豈會不受牽連?”

一直久未發言的李達卻另有意見。

“元長兄此計甚妙,唯獨一點李達不敢苟同,正所謂懲惡必盡,若繼續容那些作奸犯科之人在佛門清淨之地藏汙納垢,豈非玷汙了佛祖?”

李達出身自滿洲權貴,其多信仰藏傳佛教,是以對宗教事宜的看法,與完全出於實利的米琰還略有不同。對此,李信也主張除惡必盡,非如此不能震懾那些敢於挑戰三衛軍權威的奸狡之徒。

定嚇調子以後,各人分頭行動,米琰去南京與孫鉁交涉,調取應天府中所有有關靈穀寺僧人的卷宗,這一點不難實現,何可剛自待罪聽參在家以後,應天府的差事便由孫鉁兼任,難點在於熟悉本地獄事的人手不足,說不得也隻能讓孫鉁動用官方力量調集了。

另一方麵李達則與縣衙書辦返回龍潭縣城,將所有關於靈穀寺的卷宗打包整理出來,務必在三日內尋得苦主,整理出狀詞。不但如此,李信還以督造衙門的名義,向應天府各縣發文,請他們協同辦案,將所有有關靈穀寺的案件卷宗整理出來,屆時將派專人前往調查取證。

史可法將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本可以當即就審結判案,但他誌不在陳文柄,便想看看李信準備如何應對,如果此人敢在這件事上有不法行為,他就敢調兵將此人鎖拿了綁縛京師問罪。

而且陳文柄的案子已經成了鐵案,就算皇帝本人來了,也是事實俱在,誰也別想翻案。他捧著屬吏整理好的陳文柄不法案卷,其中條條款款,林林總總,謀奪靈穀寺寺產更是觸目驚心。史可法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幾乎可以肯定竟然和尚所報之數隻怕有著水份,至於水份多少他並不想深究,隻要能達成勿使武人尾大不掉的目的,就算讓那些和尚多占了幾十頃地又有何妨,於朝廷大事並無幹礙。

隻是李信搞的水利之法卻因此而停了,卻實在有些可惜,但有得必然有失,為了朝廷為了江南的穩定,由此犧牲隻怕也是在所難免了。他對留都百官縱容李信坐大的行為深感憂慮,這幾日調查陳文柄尤其讓他震驚憂心,由李信實際控製,陳文柄代其理事的督造衙門靜然擁有銀錢百萬,而三衛軍中甚至也有糧秣百萬石,就連他在池州等地剿賊所用之餉也俱是出自李信之手。

數額如此之巨的銀錢糧秣皆掌握在武人手中,朝廷還能用何種手段節製其人?如果不早做籌謀豈非養虎遺患?

正因為此,史可法便要留出三日時間來,任憑李信恣意發揮,如果他在這段期間出了作奸犯科所為,他自問不會手軟,一定會代天子除去一大禍患,哪怕因此而丟官去職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