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物是人非(1 / 2)

山東的局麵因為楊嗣昌取代了盧象升而變的微妙起來,表現最為直接的莫過於,山東官場的地震,以為盧象升所倚重的人,不問是非,全部被查核有罪下獄。

楊嗣昌做的最絕的是,這些查實有罪之人的罪狀,由總督行轅掏錢,大肆刊印分發,以向世人證明,他並非泄私報複,而是這些人本來就有罪。

這個結果讓米琰何時納悶,“盧閣部向來注重聲明,所用之人怎麼各個都不幹淨?”

李信看到米琰一副頗為鬱悶的表情,心道他畢竟還是年輕,不知道政治的險惡。政治什麼時候在乎過真相與善惡?之所以人人張嘴閉嘴的為了百姓,為了天下,那不過是給自己披上一張為善的外衣,使自己看上去更加漂亮而已,想以此來掩蓋權力爭奪背後的肮髒與惡心。

老百姓們是簡單的,痛恨貪官也莫不如是,他們可能很難記住一個清官,但是對一個貪官卻恨不能用唾沫星子把他淹死。

楊嗣昌把盧象升所用之人搞的身敗名裂,雖然時機用的不對,但就這次權力爭奪的手段而言,用的的確是漂亮。

至於這些官員本身有沒有罪,李信冷笑了一下。

“當年嶽武穆冤死,有人質問秦檜定的是什麼罪,你猜秦檜是怎麼回答的?”

這還用猜麼,天下誰不知道,不就是一句莫須有嗎?

更何況,大明朝已經立國近三百年,官僚圈子早就腐敗到了骨子裏,即便是一些有心作為的官員,或多或少都會做些貪贓枉法的事情,有時候即便他們本人很是克己,但是官員們的家人故舊卻未必如此,裙帶關係狐假虎威瘋狂的趁機斂財。一旦查處起來,這些裙帶上人物,又豈能說與犯官本人無幹?

因此,楊嗣昌能查出這麼多有罪之人也就不奇怪了。

米琰恨恨道:“幸虧咱們有足夠的實力自保,否則說不定哪一天咱們也要步了盧閣部的後塵。”

“好了,不要說楊嗣昌的事情了,我這次北上的目的並非為此。我擔心楊嗣昌這麼搞下去,很可能會使山東方麵的局勢徹底敗壞。而這正是天下人所樂見的。”

李信並沒有指名道姓,但米琰卻也知道,所謂天下人,從沈王到李自成,到三衛軍的高層,又有幾個人希望盧象升幫助朝廷把大運河的南北交通肅清呢?

“據可靠消息,李自成進關中是沈王故意所為。他本人這次是冒了極大風險的。但也勝過讓盧象升平定了李自成後,直接把他從西安捉回北京問罪的好!”

要知道明朝對待藩王向來刻薄,更何況沈王還是私自帶兵,與武將勾搭連環,又意圖格局地方意圖不軌呢?朝廷在掃清北方亂局後,幾乎毫無疑問的會將矛頭直接指向他。

不過,沈王其人也是真的賭徒性格,為了前路竟然不惜扔掉大部分身家,喂飽了虎豹豺狼,這種傷人傷己的做法,就連李信都自問沒有這種膽略做的出來。

畢竟一個不小心很可能連自己的葬身野獸腹中。

米琰聽後,驚的眼珠子都差點掉了出來。“沈王也真敢!他就不怕被李自成捎帶手滅了?再說,沒了潼關和西安,他能躲到哪去?”

李信麵露冷峻神色,“據說他和左良玉躲到了陝甘交界的地方去,那些地方窮,就連泥腿子出身的李自成都看不上。一時半會怕是死不了!”

“看來沈王這回搞不好要弄巧成拙!”

“這樣最好!一旦讓沈王緩了過去,此人勢必將成了氣候。到那時,不知道又要折騰出什麼腥風血雨了。”

米琰聽了李信的判斷不禁大吃一驚。

“如何?大將軍覺得,沈王還有複起的一天?”

李信點點頭,“看著吧,用不上幾日,李自成揮師東進的消息沒準就傳過來了。楊嗣昌自以為革左五營已經是強弩之末,可他怎麼就沒想想,自己在李自成手下吃了多大的虧,一轉眼就忘了疼?”

隻要李自成的大軍揮師從河南越過兩省的邊界,到時候看楊嗣昌還能蹦達幾日?說不定下個月皇帝褫奪他一切出身的聖旨就要下達了。

米琰一時之間有點跟不上節奏,李自成剛剛站了陝西,就像瘦子一口吃成個胖子,總得消化消化,難道他就不怕被撐死嗎?

李自成當然不怕,他如果怕早就死在朝廷官軍的圍剿之中了。李自成之所以像一隻蟑螂般,努力的活到現在,甚至還越活越好,根本原因就是他不怕被撐死。

就好比說,打架,不厲害的怕厲害的,而厲害的卻怕不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