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最後晚餐(1 / 2)

調查的結果很快就到了李信那裏,日出之後清軍強勢反擊,三衛軍沉著回擊,一部突擊隊從側翼衝入清軍中軍,引發清軍的混亂,而奴酋多爾袞似是在混戰中被流彈擊中,當場墮馬生死不知。

在短短的小半個時辰裏,清軍強大的攻勢隨著多爾袞的生死不知而迅速瓦解,及至一個時辰之後,竟連營盤都不管不顧的呼嘯北逃而去。

清軍撤的極是蹊蹺,就算多爾袞重傷不治當場斃命,也不至於撤的如此狼狽,幾至於潰逃。李信思來想去,覺得清軍內部一定發生了不為他們所知的變故。

事實果如李信所料,到了日落時分,遼東傳來消息,盛京城竟然在前一日發生了政變,而政變的幕後策劃者,竟是主導江南貿易公司的黃勝。

黃勝的彙報說的很是詳盡,多爾袞離京之後,一直蟄伏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找到了他尋求支持。於是,江南貿易公司出錢出武器,在精心的策劃之下,聯結了諸多反多爾袞的宗親勢力,竟一舉而功成,輕而易舉的就將聖母皇太後和小皇帝拿下。

不過,關於新帝的廢立,黃勝卻隻希望從皇太極的子嗣中來優選一位。至於人選是誰,在黃勝發來密報時,尚未確定。但總有一點已然確定,那就是滿清內部的矛盾已然爆發,那些多爾袞的反對者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幹掉這位皇父攝政王。

李信當然知道,這與去歲在朝鮮的一係列戰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多爾袞的權威也正是在那一次又一次的慘敗中一點一滴的被磨損殆盡。

調查的結果很快報到周皇後那裏,隻是李信隱瞞了滿清內訌一節,江南貿易公司的存在還是不讓朝臣們知道為好。

文華殿暖閣內傳出了陣陣驚呼之聲,與以往不同的是,這驚呼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興奮與安心。

滿清內訌,對明朝而言,將會帶來北方邊境至少三兩年的喘息之機,這對於風雨飄搖的帝國來說,已經是難得的機會了。

“鎮虜侯,吾有句話不知說的合適與否,書上說窮寇莫追,既然滿清潰敗北逃, 莫如送他們一程,就此罷兵,如何?朝廷禁不住惡戰了!”

周皇後在欣喜興奮之後,馬上就想到了接下來的應對之策。

這也正和李信之意,就讓多爾袞帶兵回去和濟爾哈朗拚個兩敗俱傷吧。

一場看似轟轟烈烈的圍困北京之戰,竟以多爾袞的狼狽北逃而收場。

其實,盛京即便不內訌,李信也有信心徹底在北京城下打敗多爾袞的清軍。由南京北調的三個師早就乘船北上,七日之後便可抵達天津衛。

現在看來,竟省下了不少功夫。

暖閣內,重臣們都喜笑顏開,想不到一場劫難竟如此輕易的就過去了。

大學士魏藻徳現在唯李信馬首是瞻,隻要李信有所提議,他必然第一個搶著附議。劉宇亮也不如先前一般,萬事不關己,但即便參與也不會提出反對意見。

然則,宦官輕手躡腳呈遞上來的一封秘奏,徹底壞了周皇後的好心情。

隻見她在翻看秘奏的瞬間便花容失色。

“這,這可如何是好?”

魏藻徳心中一動,忙上前問道:

“敢問殿下,可是南麵局勢又有了變化?”

“魏卿說的正是,楊嗣昌與左良玉勾結,意欲,意欲謀立沈王!”

“內閣尚未接到地方軍報,莫不是偽報?”

劉宇亮的聲音頗為沉著。

周皇後顯然是方寸大亂,竟不管不顧的說起了隱秘之事。

“天子曾在各省布下密探,凡地方有異動,便會第一時間知曉。這,這密報斷不會錯的!”

話音剛落,便又有宦官呈遞了秘奏上來,周皇後再次打開,果見又是楊嗣昌與左良玉立沈王為帝的事。楊嗣昌所領大軍的實力,不下於遼東邊軍,如果此人與左良玉及沈王聯合,朝廷還能有一戰之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