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救石達開容易,救太平軍難。以他和蚩尤兩人的力量,想戰勝四麵八方聚集而來的清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事,也隻能見一步走一步了。”
……
成都城,布政使劉蓉府衙書房。
掛著“養晦堂”三字牌匾的房間裏麵,一個頭上盤著一條油乎乎辮子,臉上有著一條猙獰刀疤的男子對坐在布政使劉蓉對麵,手裏端著茶盞,輕抿了一口,放了下來,聲音陰惻地說道:“布政使大人……”
口中雖然叫著大人,可男子臉上卻沒有多少的尊敬,反而頤指氣使般說道:“卑職奉兩宮太後皇上、及軍機處之命,率血滴子一百三十二人前來辦差,此事涉及到我大清朝國運,還望大人能多加包涵,照拂。”
對方開口便抬出了兩宮太後皇帝和軍機處,就差顧命大臣的名號沒有打上了,劉蓉自然不敢怠慢。然而翻閱著直接蓋著兩宮太後懿旨印璽的密旨,卻讓劉蓉看得心裏一陣苦笑,隻是表麵上卻沒有絲毫的不妥,點了點頭,示意表示理解。
布政使官從二品,在一省一地,算得上是一方諸侯,權力驚人。可是在男子麵前,卻無法露出絲毫的傲慢之色。劉蓉在官場也打滾浮沉數十年,雖然沒在權力中樞呆過,可也已經差不多踏上了官僚體係的巔峰。
但盡管如此,大清朝的“血滴子”這個部門,他卻從沒有聽誰提起過。民間倒是有傳說,可作為一個官員,如何會相信這種無稽之談的東西。然而當一百三十三個血滴子悄然出現他布政使衙門後院之後,他就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了。
密旨的內容也著實危言聳聽。事關宮廷秘聞,也與正流傳滇、川、湘、鄂的太平軍有著關聯。倘若不是對方所有的暗語都對上了,他絕不相信,對方會代表朝廷出現在自己的麵前。
密旨的內容其實很簡單。說是內務府近日翻出了雍正帝時期,年羹饒平定大小金川時期上給雍正的秘折,奏折裏提到了一件神器,神威無比,紅衣大炮與之也猶如螢火與日月爭光而已矣。
原本年羹饒奉旨尋找此神物,但因為後來失寵,被雍正處死之後,此事由血滴子接管。然而百十年來,並無多大進展,但近日忽然有征兆顯示,神器已經在川西南一帶出土,血滴子便率眾前來尋寶。隻是發現事情大大的不妙,根據情報顯示,寶物出土的一帶,有太平軍出沒過,很可能寶物已經落在了太平軍的手裏,因而血滴子便前來尋找布政使尋求配合和幫助,從太平軍手中奪回這一寶物。
這種怪力亂神的話。劉蓉是不會相信的。他更傾向的是,兩宮太後或許是見太平軍覆滅將近,眼紅長毛賊軍中的劫掠的財寶,才派遣血滴子前來摻和一腳,準備從各軍虎口奪食才是真實的。
但這種話兩宮太後自然不會說得直白,但要意會卻是不難。劉蓉很清楚此時的為難之處,但作為布政使,這類事情他也難以插手太多,隻能給他們開個便條,加入圍剿的大軍之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