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就算石達開能取得一時的勝利,也是無根浮萍,成不了大事,所謂的重建天國,也隻是一句空話而已。”李遊給石達開的終極理想做了悲觀的評判。
到達金沙江邊之後,李遊對石達開的去向再一次失去了判斷。從聽到的消息得知,當下對石達開本部的走向有三種可能,第一種,他已經率領主力東進貴州,但李遊清楚,往貴州方向走的,應該是李複遒的的軍隊;第二章說法是,石達開的主力往川北方向行,這個可能性極大,因為清軍駐軍對此十分緊張,金沙江一帶的駐軍,至少調走了一半以上去追趕往川北的太平軍了。
第三種可能,也是最不可能的事,那就是,太平軍就在附近虎視眈眈。隨時入川。
最後一種可能李遊是相信的,但李遊不知的是,石達開究竟是從哪個位置入川。李遊倒也沉得住氣,找來了地圖,又仔細研究了當地的布防之後,他便斷定,石達開應該會往清軍最為空虛的米糧壩一帶行走。而此時,李遊距離米糧壩不過五十裏。通過幾天對地形的偵察,李遊還發現米糧壩方圓百裏都是羊腸小道,曲折無比,唯獨米糧壩地勢相對廣闊,江水緩和。
推斷了石達開可能要出現,李遊當即朝著米糧壩方向而去。然而才走到了一半路,李遊卻看到了群山之中,一道道狼煙緩緩升起。
史載:同治二年四月十五日,石達開自米糧壩兵不刃血渡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
狼煙起之後,李遊很快也從一名經過的斥候身邊截下了急報。了解到石達開已率領四萬主力,在沒有任何阻力的情況下,輕鬆渡過了金沙江。對石達開和太平軍而言,似乎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石達開疑兵四布,又駱秉章又被李遊刺殺一事所阻,對李遊勸說石達開自解兵權抱有一定的幻想,周圍一帶,清軍數量不過千餘人,根本不是太平軍的對手。
然而李遊卻沒有一絲的高興,渡過金沙江。對太平軍和石達開而言,都算得上是強心劑。但對李遊來說,恰恰相反的是,因為冒險成功,李遊勸說石達開成功的可能性變得更低一些。
“盡人事聽天命罷了……”李遊歎了一口氣。
當天夜裏,李遊便出現在了石達開的麵前。
渡過金沙江之後,石達開並沒有鬆懈下來,繼續朝著大渡河邁進。他很清楚自己的戰略成功之處。此時成功調開了清軍的各方主力。至少為他爭取了半個月的時間。隻要在半個月內渡過大渡河,這意味著,太平軍即將迎來最終的戰略勝利!
“諸位!清狗已經失去了長江天險,隻要邁過了瀘定橋,天府之國,便是我們太平軍的囊中之物,這輾轉數年的艱難,便告一段落了……”中軍營帳之中,石達開的身形略顯消瘦。
“亞達……”李遊踏進軍帳之中,幽幽地喊出了一聲。
“恩師!”見到李遊,石達開也是一臉錯愕和激動。“您來正好!”見到李遊,石達開有些蠟黃的臉色,竟然浮現了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