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賜鴆酒(1 / 2)

莫思婷稍稍頓了一下又道:“至於連夫人遇害一事,奴婢剛才也說的很清楚,奴婢閑來散步時,不想遭人跟蹤暗害,當奴婢再度醒來時,奴婢已經是在一口廢井裏,殿下若不信,大可以去冷宮西園那口廢井中查看,不過,數日已過,奴婢不確定是否還有奴婢留下的痕跡。”

李世民由於當時心急救人,所以他完全沒有顧及到現場,以致再度調查現場是,並沒有發現較為有利的證據,而且才得知莫思婷在井裏呆了一夜,這也是他驚訝的一點;

為了弄清楚事情真相,他再度確定的問道:“你方才說,是有人把你從廢井中救出,此話可當真?”

“在廢井中度過一晚,也就是在次日黎明,奴婢聽聞井口有動靜,所以大喊求救,最終得打解救,但奴婢爬上來之後,卻不見那麼恩人的蹤影,而是發現了已經遇害的連夫人,這就是整件事的全過程。”

李世民本來是確信莫思婷就是因為心胸狹隘,所以對張幻兒以及蓮珠一同下手,但是聽了她的辯解,貌似又不像是編製的謊言,所以他的觀點,又有些開始漂浮不定。

“既然你說你一直在井底,那麼在此期間,你是否聽到有什麼詭異的動靜,比如連夫人遇害的求救聲?”

“奴婢遭人暗害後,已經是昏迷狀態,所以什麼事都不知道。”

就算心中再恨,畢竟曾經真正的相愛過,莫思婷能意識到李世民並非完全不相信她,隻是情勢所逼,再加上人證物證俱在,他又是痛失愛子,所以才會聽信讒言。

李世民的提問,很明顯示陷入了死角,這時李建成適時的說道:“二弟,本宮看你跑偏主線,眼下人證早已說明,莫思婷殘害連夫人的事實,是她親眼所見,你這般審問,是不是太多餘了些。”

李世民本來是和李建成說好,隻要莫思婷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她自己的清白,那麼就直接治罪於她,但是事情越加的複雜,他總感覺真相並非表麵這麼簡單;

所以他又慎重的說道:“大哥,雖然人證物證俱在,但我們也不能聽信片麵之詞,以免遭人留下話柄,臣弟認為,有必要將莫思婷關押起來,待事情進一步調查後再做決定。”

李建成表情語氣立馬變得不悅的說道:“二弟難不成還擔心,這偌大的皇宮內,還膽敢有人指責本宮治罪不當?”

“臣弟當然不是這個意思,臣弟隻是擔心,此事如過聲勢過大,怕是會驚動父皇母後那邊。”李世民不得不隨口找個借口,要說中皇宮殺個人不難,但萬一驚動出去,也不好收場。

“要想不驚動父皇母後還不簡單。”李建成一副無謂的說道:“隻要二弟尚書令一下,莫思婷保證活不過明天,且不會驚動任何人。”

所謂的尚書令,不僅是一個職位,且還是掌管皇宮內各個部落的主權人,所以隻要他一聲令下,莫思婷不僅活不過明天,且還可以將她神不知鬼不覺從戶部上除名,這樣就是李建成將主權推給他的用意。

但是李建成的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李世民和莫思婷反目成仇,因為他知道,李世民絕對不忍心治她於死罪,就算他真的狠心,他想暗中救個人,也是輕而易舉的事,到時候,莫思婷對李世民恨之入骨,她自然而然也就為自己所用。

張幻兒本來對李世民信誓旦旦的承諾,也是有幾分相信,可在他猶豫不決中,她知道李世民還是狠不下心,這讓她心裏更加不平衡的氣憤。

可她還是淡然溫和的說道:“太子殿下就別為難秦王殿下了,誰人不知,咱們秦王殿下最具重情重義,如今昔日佳人遭難,殿下憐香惜玉的心,大家都能理解。”

張幻兒雖然一臉的淡然,但她還是略帶黯淡的又說道:“臣女知道殿下您一心想還臣女公道,但臣女如果為一己之私,而害秦王殿下為薄情寡義之人,那臣女豈不是天理不容,所以臣女特此請求太子殿下,此事全憑秦王殿下做主。”

張幻兒看似是好意,但她卻不忘強調,李世民是受他和莫思婷之間的糾葛,所以才不忍對莫思婷下手,這也是她對李世民的一個提醒。

李建成當然聽出張幻兒話裏話外的暗示,他倒是沒想到,關鍵時刻,她還能如此機智的摻和一把。

“幻兒,你當真這麼決定?”李建成不太確定的說道:“要知道她可是屢次暗害的凶手。”

“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張幻兒看了眼李世民,隨即又說道:“況且秦王殿下也是一代明主,臣女相信殿下也會給自己夫人和孩子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