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對話,使講演戲劇化。
假設,你要舉例說明自己怎樣利用人際關係的原則成功地平息了一位顧客的憤怒,可能會這樣開始:
“前幾天,有一個人走進我的辦公室。他怒不可遏,因為前一周我們送到他家裏去的電器操作不靈。我對他說,我們將竭盡全力彌補這種情況,一會兒之後,他終於平靜了下來。這則小事有個優點——它十分細致——可是它缺少姓名、特殊的詳情,以及最重要的能使這件事活生生呈現在眼前的真實對話。可以這樣再給它添枝加葉一番。”
“就在上星期三,上午十點我正在增寫表格,突然辦公室的門‘砰’的一聲被推開了,走進來的是努氣衝衝的查爾斯·柏列克珊。他是我們的一位老顧客。我問他怎麼回事。‘那台洗衣機根本不好用,’他大吼,‘衣服全糾纏在一起,我老婆討厭死它了。’”
“‘聽我說,查理,’我說,‘你先坐下來把情形都告訴我,我答應替你做一切你要我做的事,好嗎?’聽了這話,他才坐了下來,我們總算平平靜靜地把事情談了個清楚。”
並不是每次都可能把對話加進講演裏去的。不過,你應該可以看得出,上麵摘錄中單引號裏的對話,對聽者很起戲劇性的作用。如果講演者還有些模仿技巧,再加進聲調語氣去說,對話就更主動、更吸引人了。並且,對話是日常生活中的談話,會讓講演更為真實可信。它使你聽上去就像隔著桌子跟他們說話似的,而不是個老學究在學富五車的學會會員麵前宣讀論文,或是個大講演家對著麥克風狂叫。
展現講演的內容,使其視覺化。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85%以上的知識,是經由視覺印象為我們所吸收的。這就為電視之所以成為廣告和娛樂媒介,以及它所以收效宏大闡明了最直接的原因。當眾說話也是如此,它是一種聽覺藝術,也是一種視覺藝術。
利用具體、耳熟能詳的字眼造成鮮明的景象
得到並把握聽眾的注意,是講演者的第一個目標。在這過程當中,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技巧能幫上大忙,但是它卻被人們所忽視。一般的講演者,也許並未注意到它的存在,也恐怕從未感覺到它,想到過它。我所指的,就是使用能造成圖畫般鮮明景象的字眼的方法。聽起來讓人輕鬆愉快的講演者,是能塑景象在你眼前浮現的人。使用朦朧煩瑣、生硬的字眼的人,隻會讓聽眾大打瞌睡。
景象就同我們呼吸的新鮮空氣一樣,是免費的,把景象置於講演中,你就會更能吸引別人,引起別人的興趣,也就更具影響力了。
說話者要具備活力與熱情
講演者必須要具備“生命力、活力、熱情”的素質,才能完全左右現場成千上萬的聽眾的情緒。
講演者精力是非常重要的。旺盛的體力能夠吸引每一個人。我在雇用演說班的演說者和指導老師時,首先就注意他們是否擁有活力、活潑、熱誠這些優點。人們總喜歡聚集在精力旺盛的演說者身旁,就像大雁總喜歡聚集在秋天的麥田裏一樣。
“生命力、活力及熱情”這三大特點,是講演者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人們聚集在生龍活虎的講演者周圍,就會感受到一種昂揚的生機和一種奮發的激情。
那麼,如何達到這種境界,使你的演講既能生龍活虎,又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呢?我有三條經驗可供參考:
選擇自己熱衷的話題
在前麵曾經講到,講演者對自己的題目要有深切的感受,這一點非常重要。除非對自己所選擇的題目懷著特別偏愛的情感,否則就別企望聽眾會相信你那一套鬼話。道理非常明顯,假如你對你所選擇的題目有實際接觸和經驗,對它充滿熱誠——如某種嗜好或消遣的追求等;或者你對該題目曾有過深深的關切(比方說,你認為在自己社區裏有設立一所好的學校的必要),因而滿懷熱情,那麼就不發愁講演時沒有激情了。
講演前,每個人都會擔心,自己選擇的題目是否會提起聽眾的興趣。請注意,隻有一個方法能保證讓他們感興趣:點燃自己對題目的狂熱,你就會所向披靡。
雄辯的最大吸引力,都出於一個人深切的信念和感覺。真誠建立在信仰之上,而信仰則出於對自己所要說的事情的真摯情感,出於腦子對於所要說的內容的豐富見識和銳利思考。
重現自己對題目的感覺
人們去欣賞話劇、電影的原因之一,其實就是想見到、聽到感情的表露。我們非常害怕自己會當眾流露感情,因此去看藝術表演,以滿足這種感情流露。
講演時,你應該按著自己的熱心程度而表現出自己的熱誠與興趣。不要壓抑自己真摯的情感,也不要在自己真實感人的熱情上麵加個閉氣閘。讓聽眾看看,你對談論自己的題目有多麼熱誠,這樣,他們就會被你的意誌所左右。
表現熱烈
你在走上台去要對聽眾發表講演時,應該是滿心期盼的神態,而不是像個要上絞刑架的人。輕快跳躍的腳步也許大部分是裝出來的,可是卻會為你創造奇跡,並會使聽眾覺得你有自己非常熱切想要談論的事情。在開講前,做一個深深的呼吸,不要靠著講桌。頭抬高,下頷仰起。你就要告訴聽眾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因此你全身每一部分都應該清楚無誤地讓他們知道這點。現在你是大權在握,像威廉·詹姆斯所說的,要表現得好像是如此。若能設法將聲音傳到大廳的後方,這樣的音效會讓你更有所把握。講演時,若能伴以有力的手勢,更能使氣氛達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