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進了興慶宮後下馬步行,立即便有小黃門殷勤的趕了上來。
“聖人今日身體心情可好?”
“回相公的話,剛剛有露布飛捷來了,聖人龍顏大悅!”小黃門滿臉媚笑,眼睛裏滿是興奮之色,今日運氣也忒好,喂楊相公吃了一顆定心丸,也不枉頂風冒雪的站了一天。
有了小黃門的提醒,楊國忠心中便有了底氣,微皺的眉頭也逐漸舒展開來。如果局麵持續敗壞,天子便不得不重用和依靠朝中唯一的老將,即是新近冊封的尚書左仆射哥舒翰。而哥舒翰老賊一直和他多有齟齬,數年間積累下來,甚至已經到了非死即生的地步。
開春時,哥舒翰在返京的路上突然中了風疾,醒來後半身偏癱,形同廢人一個。楊國忠聽說這個消息以後,心中著實長長出了一口氣。哥舒老賊病廢以後,他在中外的競爭對手便少了一位,接下就剩下安祿山,隻要除掉此人,便可如當年的李林甫一般獨霸朝綱。
想想也是天隨人願,安祿山這雜胡兒竟在一個月以前起兵造反,楊國忠得知此事後曾大呼痛快,自此以後身邊威脅盡去,在他眼裏安祿山好像已經是個死人。
然而,楊國忠萬萬沒想到,安祿山一介雜胡兒,竟在月餘時間裏攻克了東都洛陽,就連封常清這等戰功赫赫,威震西域的滅國名將都被打的一敗再敗。
轉瞬間,天下局勢好似一日壞過一日,他身為宰相之首,拿不出半分主意來。天子幾次召集重臣議事,幾個宰相竟無一人能拿出切實可行的對策。這在有唐以來實在是咄咄怪事,要知道唐朝自高祖太宗以降,重臣向來是出則為將,入則為相,幾曾有過列位宰相團團如熱鍋螞蟻一般這等情形?
當然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楊國忠身上,楊國忠如果想如李林甫一般獨霸朝綱,其它宰相的人選便絕對不可強勢。所以,一生謹小慎微的韋見素才能進入他的視線,而為宰相。
楊國忠已經能從天子的目光中讀到了他的不滿,雖然皇貴妃聖眷正隆,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也不是輕易能夠動搖的,但這畢竟是個不好的苗頭,一切都在朝著壞的方向發展。麵對這種境地,楊國忠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當初李林甫還在位時,他兼任劍南道節度使,便受李林甫的逼迫不得已出征南邵國,差點死在了劍南。
在征南邵國一役中,唐軍沒能討到便宜,說到底還是主將無能累死三軍。楊國忠總算還有自知之明,曾假意試探著天子態度,表示願領軍出征消滅逆胡。
天子李隆基當時隻搖搖頭,讓他回家好生安坐。後來高仙芝頓兵陝州裹足不前,新安卻突然冒出來一個縣尉,以區區團結兵竟斬首萬餘,竟使得龍顏大悅。接著,天子一連幾道敕書發了出去,處置軍政事務一力躬親,這讓楊國忠大有冷落之感,軍國大事不和他與聞,宰相還有何用?
更讓楊國忠如坐針氈的是,天子竟然連病廢在家的哥舒老賊都搬了出來,不但讓他進位宰相,還有意使其統帥天下兵馬。這就深深刺激了楊國忠,危機感如影隨形。須知哥舒翰可不是韋見素那種隻知道點頭不知道搖頭的好好人,此人既為宰相,若再掌天下兵馬大權,還能有楊國忠的好果子吃嗎?
因此,在聽到“露布飛捷”從小黃門的口中說出後,楊國忠心頭莫名一喜,能夠讓天子龍顏大悅的捷報絕不會是小勝,如果是一場決定成敗的大戰,那麼哥舒翰統帥天下兵馬的可能性豈非就大大降低了?
進入勤政樓以後,一如既往的,韋見素已經在楊國忠之前到了,正坐在天子之側奏對,另一側還有那麵目惹人厭惡的邊令誠。還未及大禮參拜,天子就使其就坐,然後將邊令誠的表文與露布飛捷的帛書一並由內侍宦官交給了楊國忠。
在看清楚表文內容後,楊國忠驚得雙手顫抖,險些將手中的表文跌落於地。同時心中暗罵那小黃門,明明高仙芝燒了太原倉,自此以後潼關以東將徹底是安賊逆胡的天下,天子怎麼可能龍顏大悅?又何來露布飛捷之說?
但在翻看飛捷帛書之時,楊國忠又疑惑了,那個新安縣尉不是已經死了嗎?而且朝廷還為他追加了文烈的諡號,怎麼這份帛書中此人不但穩住了高仙芝退走後的局麵,甚至還斬殺了硤石守將與數千胡兵。
如此一來,手中的表文與報捷帛書中的內容竟大有矛盾之處。楊國忠雖然在兵事上無能,卻絕非一無是處之人,立即就意識到,一定有人撒謊了。此時,小黃門那滿臉的諂笑再又浮現,將聖人龍顏大悅之說再次品味了一番,他立時恍然,天子心裏肯定更傾向於後者,也就是那份稍顯殘破的報捷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