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李隆基最寵愛的皇貴妃就是他從自己的十八子那裏搶來的。比起衛宣公征納其父的小妾,強搶兒子的聘妻,這位大唐天子則要更過分,更令人發指。
楊玉環是壽王李瑁明媒正娶的王妃,而且兩個人也已經過了五年的恩愛生活。結果,身為人父的李隆基卻對兒媳一見傾心,茶飯不思,想盡辦法,終是得償所願。
而壽王李瑁亦是李隆基遇見楊玉環之前最寵幸的武惠妃所出之子。當年,武惠妃病逝之時,這位風流天子也曾傷心不已。隻不知道,今時今日,武惠妃若泉下有知,又會作何感想?
大唐天子李隆基的這一段風流韻事,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出於為尊者諱的緣故,世人也對此諱莫如深。而今,安祿山以頗為隱晦的四言古詩來暗諷這位自詡古今第一的天子,對他而言實在是無以複加的羞辱和嘲諷。
秦晉沒有見過安祿山如何在李隆基麵前奴顏婢膝,也許李隆基由始至終都在當安祿山是個跳梁小醜一般的粗鄙蠢蛋,但就是這個被他瞧不起的粗鄙之人,幾乎葬送了他一生的功業。秦晉也不知道李隆基而今心中作何感想,但從他不斷抽搐的臉部肌肉,也可以想見,這位老邁天子心中的反差與憤怒。
“安祿山,安祿山……朕,朕要……”
一句話沒等說完,李隆基便猛的向後倒下,整個人頓時就如爛泥一般癱軟在座榻之上。
殿內的人都慌了手腳,幾名內侍宦官圍著李隆基團團轉,不知該如何下手。
被李隆基推倒的楊國忠這時剛爬起來,見到天子突然閉氣暈厥,也六神無主。
“快!傳禦醫!”
還是高仙芝沉著冷靜,大聲疾呼著傳禦醫。
楊國忠立刻便如夢方醒一般,也跟著呼喊了起來。
“傳禦醫,傳禦醫!快去傳禦醫!”
與旁人不同,楊國忠的功業富貴全都寄托在暈厥的古稀天子身上,如果此刻李隆基真的龍禦歸天,他的下場便也可想而知了。
太子李亨繼位之後,第一個要處置的人,一定是楊國忠。且不說楊國忠在位時,以諸多卑鄙手段,打壓太子,陷害太子。單單就是為朝廷局麵敗壞尋找一個合適的負責之人,也非宰相之首楊國忠莫屬。
呼喊的同時,大顆大顆的眼淚從楊國忠的眼睛裏奪眶而出,他在哭天子的暈厥,也在哭自己未知的命運。
誰料禦醫還沒來,李隆基突然痛叫了一聲,又猛的從榻上直起了身子。
“發兵,發兵,收複東都,將那個雜胡兒千刀萬剮……”
李隆基的神情似乎還陷在一種恍惚的狀態裏,口中含混不清的絮叨著,一雙手緊緊攥著,因為用力已經顯的有幾分發白。半晌後,他似乎回轉過神,發現幾位大臣都團聚在身側,緊張而又關注的望著他,便驚詫道:
“朕沒事,都到這裏作甚?”
楊國忠淚眼惺忪,此刻的心情真是倏忽之間天堂地獄,“聖人剛剛暈厥過去,臣,臣擔心……”
話才說了一半,竟又忍不住嗚咽了起來。
李隆基並不知道自己剛剛暈厥過去,但從諸位的表現上揣測,也意識到楊國忠所言不假。隻是,他的腦子裏現在除了憤怒還是憤怒。
“哭哭啼啼成何體統?朕要出兵,要討賊,要收複東都,都說一說,朕幾時可達成所願?”
殿中突然靜的鴉雀無聲,就連剛剛還嗚嗚咽咽的楊國忠也立時止住了哭聲。
“怎麼都不說話了?朕用你們是為了嚎喪的嗎?”
李隆基的語調轉而淒厲,言語也異乎尋常的刻薄,不過這句話的不滿和火氣顯然都是衝著楊國忠而去的。
“臣,臣心憂聖人安危,實在,實在情難自禁,請聖人恕罪!”
若是平時,李隆基沒準會對他寬慰幾句,但現在正在氣頭上,根本就不買楊國忠這幾句話的帳。
“你是有罪,罪不容恕,朕本可以把你們楊氏一門都攆回老家去,但念在你多年勤勉的份上,又給了你一次機會,若再把握不住,也別怪朕無情了!”
楊國忠哪裏還敢再接話,這等刻薄言語都說了出來,這在一向以胸襟寬廣自詡的李隆基身上,可是極為罕見的。
這時,李隆基似乎轉換了發泄的目標,將目光又掃向了已經退回座榻上的高仙芝。
“高卿,你說,此時出兵,有幾成勝算?”
秦晉心道要壞,高仙芝向來不善虛與委蛇,隻怕是說了實話要觸怒天子。
果如秦晉所料,高仙芝正色答道:
“啟稟聖人,以目下長安新軍與潼關哥舒相公所領之兵的戰力之和,隻怕也就是三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