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觀刑人攘攘(1 / 2)

今日有大刑殺的消息很快就在長安內外擴散開去,而且這種大規模的刑殺不但不會對城中的官民造成恐慌,相反還極大的激起了人們的好事之心。平日裏斬殺個把死刑犯,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百姓聚集在刑場周邊看熱鬧,與看熱鬧人群蜂擁而至的還有大批的行腳商販,整個刑場的氣氛非但不會有什麼肅殺之氣,有的隻是一片熱熱鬧鬧,就好像舉辦一次盛大的慶典般。

秦晉曾受命觀看過刑殺官員,觀刑席上的官員們與百姓們則完全相反,一個個麵色陰冷嚴峻,一派兔死狐悲之色。今日的刑殺在事情並沒有通知秦晉,他在消息於長安傳開以後才得知,僅此一點就已經隱隱見得,天子也好,政事堂也好已經不再和他與聞要事。

不過,秦晉絲毫沒有失落之感,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隻要能達成目的,些許犧牲還是值得的。隻是秦晉不在乎這一點,卻不代表他的部下不在乎,盧杞麵露憂色,恨恨道:

“要殺誰,是給咱們下馬威,還是趁勢欺上頭來?”

非但盧杞,秦晉也很好奇,朝廷突然舉行的這次刑殺究竟是要處決哪些人?突然,他心頭一沉,莫不是一直關押在京兆府大獄中的韋見素等一幹官員?在這之前,秦晉疏通了許多門路,才使得各級官吏們在處置韋見素等重要而又立場模糊的官員時,持保守態度,因此朝廷上下也已經有了共識,對於這些沒有實際罪行的官員,至多以罰沒家產,流放邊地便可以為底線了。

如果今日突然要殺的人是他們,秦晉自問已經是回天乏術。

“告示中可言明了今日所殺之人是誰?”

來報信的軍卒搖搖頭,京兆府出的告示裏隻言及有大刑殺,似乎在提醒百姓們不要忘了屆時觀看。

然則,這也難不倒秦晉,神武軍中多是貴戚子弟,朝中為官的族人更是多不勝數,於是立即打發了幾個有族人在中書門下兩省為官的校尉和旅率去打探消息。約莫一頓飯的功夫,果然就帶回了切實的消息。

一名旅率的堂兄在門下省任給事中,他得到的是最為準確的一手消息。

“稟使君,打探清楚了,要殺的是安祿山在京的所有族人,據說安慶宗位列其首。”

“安慶宗?”

“正是!”

安慶宗是安祿山的長子,表麵上在長安城中享受榮華富貴,實際上卻是安祿山留在京中的質子。現在安祿山不但建國稱帝,還要對唐朝發動滅國大戰,將其斬首以壯聲威,也在情理之中。

得知是刑殺安氏族人以後,秦晉頓時鬆了一口氣,原來今日的大刑殺並不是針對他和神武軍。

秦晉和他的部將一直以來飽受各方勢力的針對之苦,以至於久而久之都養成了一種慣性,一旦有大事件發生,都會下意識的聯想到是針對自家神武軍的。

“秦使君何在?天子有敕命。”

一個尖利的聲音從轅門處傳來,是宮中的宦官。

“天子有命,秦使君今日到西城刑場觀刑!”

傳達敕命的是個麵生的宦官,卻見他宣罷敕命頭也不低的就昂著脖子離去。

“這些閹豎,好大的架子,有甚可神氣的?”

軍中有校尉憤憤不滿,感覺受到了侮辱。

這些細枝末節,秦晉並不在乎,既然聖人有命讓他去觀刑,那就隻能親自去一趟,好在他的部下都很得力,該交代的任務也都分派下去了,隻要他們按部就班不出差錯,就一定不會出紕漏。

不過,在離開軍營之前,一個胡人校尉出現在了秦晉的麵前,是一直低調行事的烏護懷忠。

“為防意外,由末將親自護持使君。”

在長安生活了大半年,這個來自鐵勒同羅部的胡人校尉已經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漢化。

秦晉卻認為大可不必,而且烏護懷忠生就一副胡人麵孔,與漢人迥異不同,再加上身材魁梧高大,實在太過於引人注目。

但裴敬等人卻一致認為,越是到最後關頭,越不能放鬆警惕之心,畢竟在長安城中恨不得秦晉死的大有人在,小心謹慎終無大錯。烏護懷忠驍勇善戰,有一人足可匹敵百人,有他在足可定上一支百人甲兵隊。

見眾人一意堅持,秦晉也不好一意孤行,除了帶上烏護懷忠意外,還臨時帶上了楊行本。別看楊行本表麵上粗枝大葉,其實內裏則頗為心細,有這兩個人在,總能安全無虞了吧。

一支規模近五十人的馬隊浩浩蕩蕩開出了軍營,他們並沒有走城內坊市街道,而是出了北禁苑,繞著大明宮直奔西城,再由金光門進入長安城內,大刑殺的刑場就設置在西市西麵的一大片廣場之上,這片空地足以容納五六萬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