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使君不止禍(1 / 2)

在城中大商的幫助下,崔亮輕易的就集齊了數百石粟米。除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杜氏,多數人對他這個即將離任的郡太守都保持了足夠的敬畏。當然,他也十分清楚,如果不是靠著百姓的支持,讓秦晉狼狽不堪,這些變臉比翻書還快的商人們未必會如此的溫馴服帖。

然則,崔亮行事不誅心,隻看結果,隻要地方上的豪強站在自己一邊,在離開馮翊郡之前,秦晉就必然被他踩在腳下難以翻身。

“家主,糧食該如何處置?”

“這還用問,召集郡守府所有的佐雜皂隸,到驛館外發糧去!”

老奴應諾而去,短短的功夫裏郡守府裏幾乎所有的佐雜和護衛都被調動起來,往驛館外運送糧食。

崔亮想的更為周道,除了發放粟米以外,郡守府的差役還在百姓聚集地外圍支起了數十口大鍋,當眾為聲討秦晉的百姓們蒸煮米飯,而且這還不算十幾支肥羊亦被宰殺拾掇幹淨,投入大鍋中燉煮。很快,米香與飯香就以數十口大鍋為中心彌漫開來。引得驛館外所有人都流涎不止。

恰在此時,崔亮在護衛的護持下來到了人聲鼎沸的現場。不過,他來到以後的第一件事卻並非為百姓們叫好助威,而是擺出了一副苦口婆心的姿態,苦勸百姓們不要給秦使君添亂。

“都靜一靜,靜一靜,崔使君要訓話了……”

百姓中的領頭人立即出麵維持秩序,原本鬧哄哄一片竟在霎那間安靜了,以至於驛館內繃緊了神經的神武軍都詫異的身長了脖子,意欲看清楚外麵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

崔亮幹咳了一聲,雙手抱拳高高拱起。

“諸位父老請聽崔某一言……都散了吧,回家去,崔某為諸位準備了米和肉……”

百姓人群中立即就有人義憤填膺的高聲道:“使君一心為咱馮翊百姓謀福,姓秦的算什麼東西?初來乍到就百般針對,咱們深受使君大恩,能答應嗎?”說著,他又回身掃視著身周的人,連聲喝問。

“不能,神武軍滾出馮翊,馮翊不需要……”

眼見百姓們的情緒被調動了起來,崔亮滿意的露出了一個不易察覺的笑容,不過他卻雙手虛壓,示意百姓們稍安勿躁。

“諸位要理解他們,神武軍是北衙三軍之一,朝廷派遣他們來平亂,足見對我馮翊百姓之重視。隻不過,神武軍中將士多是勳戚貴胄子弟,紈絝習氣在所難免,崔某在這裏替他們求個情,擔待一二如何?等到皇甫恪叛亂平定以後,他們自然便當返回長安了!”

然而,崔亮的話非但沒能安撫百姓們愈來愈激憤的情緒,反而如冷水滴入了滾熱的油鍋一般,激起了陣陣聲浪。大唐雖然富庶,但為富不仁的豪強亦比比皆是,百姓們自然對這些錦衣玉食的貴戚們毫無好感,甚至是充滿了仇富一般的憎惡。

“讓神武軍滾回長安去,滾出同州城!”

在領頭人的振臂一呼下,百姓們紛紛景從,咒罵著,痛斥著,要求神武軍離開同州城,滾回長安去。

驛館內的甲士都是軍中精銳,何曾領教過被百姓們如此鄙薄憎恨,雖然憤然不已,但卻無可奈何,幾乎所有人的眼睛裏都充滿了一種茫然。神武軍是奉詔平叛的,自到同州以後,不但攆走了皇甫恪叛軍,而且對城內外的百姓秋毫無犯,他們實在難以理解,為什麼自己會遭到百姓們的憎恨。難道崔亮這老賊給同州城的百姓們都灌了迷魂湯嗎?

幾個脾氣暴躁的隊官已經忍不住要出去和那些是非不分的百姓們理論理論,但秦使君此前曾下嚴令,所有人沒有軍令不得踏出驛館半步,不得有一木一鐵出了驛館的院牆。

這種窩囊氣實在令人沮喪,甚至連一向驕傲的盧將軍都換上百姓麻衣扮作雜役悄悄的混出了驛館。

但總體而言,驛館中的百餘神武軍還是保持了相當的克製。與之相反,監軍景佑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和恐懼之中。比起邊令誠和程元振,景佑實在是個膽子不大的厚道人,在秦晉麵前沒有一絲監軍的威風,在神武軍麵前也從來擺不出監軍的架子,事到臨頭除了不斷的低呼“這可如何是好”,就再也拿不出其他主意。

幾經猶豫,他還是找到了秦晉,用一種近乎哀求的語氣說道:

“秦使君,不如,不如就低個頭,等崔亮那廝走了,使君手握郡守印信,誰還敢跳出來為敵呢?”

在他看來,秦晉在與崔亮的鬥爭裏,已經完全落於下風頭,幾乎沒有翻身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