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大使生暗心(1 / 2)

想到數日之前,這些人誌得意滿,忘乎所以,在看看眼下如喪家之犬的惶恐,秦晉覺得有些好笑。當初,逃民叛軍的一個頭目甚至還異想天開的要“招安”神武軍,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秦晉聯忽然想到了中國曆史上曆朝曆代的農民叛亂者,如陳勝吳廣,如黃巢,等等……這些人能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許根本不是他們有多大的眼界與心胸,根本就是無知者無畏啊!

腹誹歸腹誹,但眼下的殘局還要收拾,秦晉知道自己的動作要快,否則就很可能被魚朝恩搶了先。

“餘地也不是沒有,但是,眼下的局麵是你們是一敗再敗,已經失去了和朝廷談判的籌碼,如果不能取得一次像樣的勝利,恐怕隻有投降一條路!”

投降意味著什麼,秦晉不用多說,他相信對方一定明白。

那使者聽了秦晉的話以後,幾乎癱坐在了地上,用一種近乎於絕望的聲音自語道:“早勸長樂王見好就收,不停忠言,才有今日之禍啊……”

軍長中有人忽然噗嗤一聲笑了出聲,秦晉扭頭看去,是長史嚴倫。

“一群烏合之眾還敢自稱王?若想招安,卻休要再提稱王之事,否則你們那鳥長樂王斷無生還之理!”

秦晉暗想:稱不稱王,隻怕他們的首領都沒有活命的道理了,現在的談判不過是救多數人的性命!

“也不怕直言告訴你,長樂王必死,你們才有生的希望,明白?”

沒等秦晉說話,一直默不作聲的盧杞又接著嚴倫的話茬。

那使者更是慌亂,不停的重複著同一句話。

“這,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用一人首級換萬人性命,這筆買賣怎麼算都是賺了,你這是甚表情?又不是讓你殺了親爺娘!”

麵對挖苦和諷刺,那使者用近似於哭腔的聲音答道:

“殺,殺長樂王?談何容易?”

見那使者婆婆媽媽。秦晉冷笑了一聲,他要說的話被兩個部下說了,這反而省了自己的麻煩。

“秦某可派人助爾等成事!”

“當真?”

使者的眼睛驟然一亮,反複是見到了救星一般。

原來他並非是出於對那長樂王的忠心而感到為難,僅僅是單純的畏懼而已。隨即,秦晉也就恍然,成軍不過旬日時間,一群烏合之眾,又怎麼可能建立起生死相許的關係呢?

十餘名神武軍精銳易裝之後護送那使者返回叛軍軍中,秦晉又立即上書天子,痛陳其中利害。直指對待這股叛軍的態度,直接決定著通關以東數萬庶民百姓對朝廷的看法,所以,此戰必須剿撫並用,神策軍以血腥手段對其予以打擊初見成效,接下來就要以撫為主,否則因為一場叛亂而使官民百姓硬生生撕裂,那就得不償失了。

此次造反的逃民中,不全是普通庶民,也有各個地方失去了土地,家破人亡的世家子弟。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嚴酷的殺戮未必會比寬宥更有效果。

在神策軍反擊之前,秦晉提出招撫的建議天子就同意了,現在神策軍兩次擊敗逃民叛軍,天子還會不會同意呢?秦晉沒有把握,但也必須按照計劃試上一試。

秦晉的上書在當日晚間就擺在了大唐天子李隆基的禦案之上,在逃民造反之後,李隆基將政事堂所應接收的所有緊急公文都抓在了自己手中,他對政事堂的幾位宰相已經徹底失去了信任,這些臣子在他的眼裏,不過是一些為了一己私利不惜損害朝廷的蠹蟲而已。

自從逃民造反以後,李隆基日日夜夜都在後悔中度過,當初為什麼提拔了這麼多的奸人呢?現在想要找幾個信得過忠直之人居然成了難事。然而,後回歸後悔,他又不能將所有的人都罷黜,那樣一來還讓誰替他辦事呢?

於是乎,李隆基隻能一麵用著政事堂的宰相,一麵又時時防備著他們。

秦晉的建議讓李隆基的眼眶有點沾濕,此子雖然做過悖逆之事,但心底裏終究還是裝著大唐的,否則就不可能一次又一次上書請求剿撫並重,如果按奸詐之人的心思,擊敗斬殺叛軍,撈取功勞才是最合理的選擇啊。然而,秦晉沒這麼做,放著肥肉一樣的功勞,居然不聞不問。看來,要重新審視這個人了。

這一回,李隆基沒有征詢任何人的意見,直接頒下了敕命,令魚朝恩的神策軍暫時停止進攻,以備神武軍秦晉與逃民叛軍談判招安事宜。

不過,這道敕命卻讓魚朝恩惱火不已,眼看著到了嘴邊的功勞居然讓秦晉一次上書就給搶走了。不甘心之下,他也向天子上書,言及負責招安的人選用誰都不能用秦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