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棄暗投明也(1 / 2)

“禦史大夫就別打啞謎了,潼關軍報究竟是吉是凶啊?”

崔光遠急的有些失態,如果潼關方向傳來的也是噩耗,那麼連日來好轉的局麵隻會比以往變的更壞。與之相反,郭子儀雖然也麵露關心之色,可也僅僅是關心而已,似乎對潼關的處境並不十分憂慮。

“潼關局麵早就做了最壞的打算,難道軍報的消息再敗壞還能甚於此嗎?大尹何以如此沉不住氣?”

一連兩問,把崔光遠說的滿麵通紅,這個郭子儀總是話裏話外,有意無意的嘲諷於他,以前每每都忍下了,今日卻不知為何勃然而怒。

“郭子儀,難道潼關的安危,你就沒有半分關心嗎?萬一有變,我大唐社稷便岌岌可危了呀!”

他本來想質問郭子儀一番,可話一出口,卻又成了哀歎連連。

秦晉見狀,趕緊出麵打圓場。

“也許是郭將軍已經猜到了這軍報中的內容也未可知呢?”

崔光遠不服氣,氣鼓鼓道:

“某便不信,他能猜得出來,讓他說說,究竟是好,是壞?”

郭子儀淡然笑道:

“自然是好消息!否則禦史大夫又何以如此氣定神閑?”

如此倒提醒了崔光遠,他這才覺得有幾分懊惱,也是關心則亂,竟然連最基本的察言觀色都給忘了。

意識到這一點,崔光遠立即收斂了怒容,如果繼續與郭子儀糾纏下去,丟人的隻會是他自己。於是乎,安坐於座榻之上,不再說話。

帥堂中的氣氛經過崔郭二人如此一番攪合,反而不如先前那般緊張了,眾人的心情也跟著放鬆下來,都眼巴巴的等著秦晉將軍報宣之於眾。

“不要懷疑和擔心,的確是好消息。原潼關守將田承嗣率殘部向裴敬投降了!”

田承嗣投降了?

人人都以為軍報不論是好是壞,潼關一定發生了惡戰,萬料不到竟是田承嗣投降了。

“那廝如何就投降了?”

有人奇怪問道,秦晉卻沒有說起具體因由,隻詢問著,該如何處置田承嗣和他的殘部。

崔光遠立即說道:

“自然是收編厚賞,昭告天下,以收叛賊人心!”

秦晉聞言點了點頭,又轉向郭子儀以目光征詢他的意見。

和這位禦史大夫接觸了近兩月時間,郭子儀早就把秦晉的脾性摸的一清二楚,所謂詢問也好,群策群力也罷,都是做做樣子,切實核心的決定,必然在問話出口之前就已經有了。

隻見郭子儀笑著反問:

“大夫已經有了決斷,末將還是藏拙的好!”

崔光遠暗自在肚子裏低估了一句,郭子儀這廝看似忠直,實際上真是個老滑頭。

秦晉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收斂,忽而用一種極為嚴肅的口吻說道:

“田承嗣此人斷不可恕,必然取其項上首級,其部下肢解整編,化入神武軍各營……”

眾人立時打了個寒顫,想不到秦晉對叛賊的恨意竟如此之深,這麼做是否不夠理智呢?

崔光遠正琢磨著是否應該勸解一番,讓秦晉三思後在謹慎行事,不料郭子儀卻搶他之先,說話了。

“大夫三思,當此之時唐.軍勢弱,須得收攬人心,一旦殺了田承嗣,叛軍若之中再有變故,隻會與朝廷死戰,而不敢投降。”

秦晉卻依舊堅持己見。

“旁人可恕,唯有田某人必死!”

眾人麵麵相覷,甚至有人在暗暗揣測,莫非禦史大夫和這個姓田的有私仇?否則何以對 這麼明顯的問題置之不顧,一意孤行呢?

秦晉當然有他的理由,可是卻不能宣之於眾。

在他所熟知的曆史中,田承嗣乃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赫赫有名又臭名昭著的人物,安史餘孽覆滅以後,他與多數安史舊部一樣,非但沒有被追究,反而做了魏博節度使。中晚唐藩鎮割據所倚重的牙兵,正是出自此人之手。

屢次挫敗唐朝對魏博軍的削藩後,一舉成為各地藩鎮的領軍人物,開了節度使父死子繼的先河,致使唐朝天子詔命再也難處關中,煌煌盛唐再也沒有複起的機會。

正是出於對此人的警惕和厭惡,秦晉才不理智了一把,決定一意孤行將田承嗣處死,一了百了。

奈何,秦晉的這個命令遭到了空前一致的反對,崔光遠在郭子儀之後也力勸秦晉三思而後行,田承嗣作為投降朝廷的第一個安史叛軍中的重要軍將,是萬萬殺不得的,否則將會帶來極壞的影響。

而後,眾將也紛紛勸說,請秦晉三思而後行。

見到眾人的反對之聲如此強烈,秦晉也不由得反思起自己的決定,是不是真的有些一意孤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