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天子的秉性(1 / 2)

“怕隻怕磨延啜羅不會公開報複,隻在暗中搞鬼,也會給朝廷帶來不小的麻煩!”

秦晉隻嘿嘿冷笑,慢說磨延啜羅隻是個領兵大將,此人究竟有多少能力可以左右回紇懷部的用兵策略,他相信凡事兩利則和,隻要讓回紇人認清楚隻有與唐朝合作才會得到最好的回報,某些人的私怨在這種所趨大勢之前也隻會成為當車身的螳臂。

換言之,朝廷裏的某些人也太過於拿磨延啜羅當盤大菜了。更何況,這個磨延啜羅本就不是回紇部的可汗,回紇部的懷仁可汗能夠在諸多覬覦汗位的爭奪者內勝出,就絕對不是易與之輩,這種人又怎麼可能因怒而興師呢?

“放心,磨延啜羅這個啞巴虧隻能獨自咽到肚子裏,稍後秦某會開出一個懷仁可汗難以拒絕的條件!”

郭子儀沉默了,天下間的格局就這麼大,如果朝廷要拿出一個讓懷仁可汗無法拒絕的條件,也就等同於在朝廷的碗裏摳出去一大塊肉,這麼做會不會遭到朝臣的詬病呢?

但是,郭子儀又暗暗揣度,秦晉不是個魯莽的人,一向都是謀定而後動,今日所說也許另有深意。再加上他今日已經多次就秦晉的提議表達了質疑,因而也不想再僵持下去,便選擇了沉默,看看事態的發展吧。

總體而言,郭子儀對朝廷的前景是持有樂觀態度的,平叛成功是必然之事,未定的隻在時間的早與遲。

對朝廷而言,自然是平叛越早越好,如此就對朝廷的影響控製在某種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假如持續數年難治愈十數年,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毀掉的財產,死掉的人口,又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恢複舊觀。

尤其人口的損失,沒有個百十年的休養生息,是很難恢複元氣的。

“末將愚鈍,不知大夫深意,還請大夫明示!”

思來想去,他總覺得還是問明白的好。

郭子儀今日的舉動有些反常,秦晉有些不耐煩,許多事還在構思之中,尚未成型,因而隻含混的應付了一句。正好此時飯菜也端了上來,一盆燉肉,幾張烤餅子,一大碗熱湯。

秦晉也不客氣,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這個時代的烤餅可比不上後世的白麵餅,粟米麵做出來的餅口感並不細膩,加之是烤製而成,秦晉便喜歡以熱湯泡軟了吞食。

眨眼的功夫,案上的食物就被風卷殘雲般的消滅一空,縱然是見慣了軍中將士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郭子儀也不免咋舌,秦晉這吃飯的速度快到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打了一個大而長的飽嗝,秦晉心滿意足的呼了口氣。

“估算時辰,李萼那裏也該有些收獲了,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他在以委婉的方式讓郭子儀放心,他不會把大好的形勢以幾計昏招而全部斷送。但是,轉而又皺眉道:

“今夜又發生了一樁意外,也不知是不是巧合?”

這讓郭子儀的心又提了起來。

“難道也與神武軍有關?”

秦晉毫不隱瞞自己的想法。

“與崔大尹有關,永興坊失火,政事堂的新宰相們恐會以此事大做文章!”

曆來京兆尹都是宰相之首誌在必得的職官,一定要安排心腹之人,否則連京畿之地都不能操於鼓掌之間,宰相之位就難以名副其實。

“難道,難道失火並非意外?”

郭子儀脫口而出後,連他自己都被這個想法嚇了一跳。那朝廷上可就又是一片腥風血雨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幾方勢力突然都蹦了出來,難道就沒想一想,現在的朝廷政令不出潼關,潼關以東廣大的土地都在所謂的“大燕”治下,這些人怎麼也就不想想,一旦鬥的雞飛狗跳,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秦晉搖了搖頭。

“房琯、崔渙等人應該不屑為之,但隻怕別有居心之人故意將水攪渾,或者說禍水東引!”

“禍水東引?”

郭子儀馬上明白了秦晉所謂禍水之說指代的是什麼。引得宰相們主動加入進來,這不失為一招轉移矛盾的妙棋,但凡鬥爭的時候,敵人的敵人也就是天然的盟友。

“大夫打算如何應對?”

秦晉對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由於事起倉促,一時間還沒想的透徹,隻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見招拆招吧!不要小瞧了那幾位宰相,又怎麼可能平白的被人當了刀槍使喚!”

很快,永興坊的火情消息被送入軍中,除了朝散大夫王冕的宅邸被火燒了大半以外,別家並無損失,也就是說火勢沒有蔓延成彌漫整個坊的熏天大火,這對崔光遠而言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