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唐將甘赴死(1 / 2)

楊贄很快就發現,神武軍與叛軍的換命比例竟達到了一比一,也就是說每殺死一個叛軍士卒就要付出一個神武軍士卒的性命。這個比例是他絕難承受的,自神武軍成軍以來,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按照以往的演練,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該根據當時的情形,盡可能的選擇撤離戰場。今夜的行動隻是偷襲,就算留下一部分人斷後,全軍撤走,也不會對整場戰局有過多的影響。可楊贄卻偏偏年輕氣盛,認為神武軍的第一場敗仗絕不能出於自己之手,於是便咬了咬牙催促全軍加大突擊力度。

與此同時,楊贄把所有的後備力量一股腦的壓了上去,隻餘下百餘親隨墜在後麵督戰。按照神武軍的一貫要求,為將者絕不能在陣前廝殺,第一要務乃是保住性命。倘若一軍主將在陣前拚命廝殺,一旦中了流箭,或是不幸斃命,所帶來的後果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所以,即便楊贄再心急,也隻能老老實實的留在陣後,觀察戰場,傳達將令,隨時對戰場局麵做出調整。

萬餘神武軍分成了五個方陣,且互為犄角,叛軍雖然極度勇武,但想要將他們徹底堵住也不容易,更別提殺退了。隨著戰事的進一步膠著,雙方的傷亡也跟著加大。

與楊贄同樣心如煎熬的還有尹子琦,雖然成功的遏製住了唐兵的突進勢頭,傷亡代價卻太大了,按照這種速度消耗下去,不用等到人都死光,隻怕軍心士氣就有散架的危險。

當世戰場上絕對不會出現拚命廝殺到死光最後一個人的情況,因為一旦傷亡超過了三成,軍心士氣就隨時有土崩瓦解的危險。出現這種情況,要麼就會有士卒大批的投降,要麼就會四散奔逃,一潰千裏。

尹子琦有著十多年的戰場經驗,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都了然於心,意識到當下的處境以後,便不斷的問自己,難道真要拚到這個地步嗎?

猶豫僅僅維持了一瞬間,今次他率軍逆流而上,如果初戰失利,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將是極為嚴重的。當下這一仗他絕不能輸,也輸不起。

“傳令,調兵一萬,由側翼夾擊唐兵!”

以兩萬五打一萬,又是以逸待勞,難不成還會敗給唐兵不成?這就是尹子琦的盤算,今夜定要不惜一切代價,也必須將這股夜襲的唐兵擊敗!

終於,楊贄意識到了危險所在,兩軍膠著,傷亡相當,一旦叛軍突然再派援兵,己方將麵臨極為危險的境地,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一旦兩翼也遭到了圍攻,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他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把人馬從膠著的戰場上撤出去。

神武軍的軍陣行動雖慢,但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進可退,由於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完整的陣型,就算向後撤,敵兵也難以將其衝垮。唯一的問題是,如此且戰且退,要到何時才能脫離接觸呢?

一念及此,楊贄大為懊悔,自己不該一時意氣用事,而使一萬將士陷於危險之地。

軍令下達,神武軍開始有序的撤退,身在戰陣之後的尹子琦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唐兵的意圖,他的嘴角泛起了一絲得意的冷笑。看來唐兵先一步撐不住了,打算全身而退?真真是做夢。

然則,他很快又發現,唐兵在撤退時居然依舊保持了完整的軍陣,雖然速度緩慢,可仍然有著極強的戰鬥力,追兵衝殺上去就如一頭撞在刀槍組成的牆壁上一樣。

這可不是尹子琦預想中的情況。現在他所指望的就是從營中調來的援兵,隻要那一萬人馬切斷了這股唐兵的後路,就算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將這些人統統全殲。

與此同時,楊贄的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意識到己方所麵臨的險境後,他便將自己的親隨衛隊擺在了斷後的位置上,與之一同留下的還有近兩千人的敢死之士。

牽製住叛軍之後,楊贄斷然下令,所有軍陣立即轉為縱隊,跑步向前全速撤退!

縱使所有人都不願意留下主將獨自撤退,但神武軍中軍令如山,將士們也隻能咬牙含淚,在後撤的過程中迅速變為縱隊,以最快的速度脫離戰場。

楊贄的策略很成功,神武軍轉為縱隊的速度極快,這都是訓練了不知多少遍的結果,一旦撒開腿以縱隊狂奔,除了騎兵,還真沒有一支步卒是他們的對手。而且,這是黑夜,騎兵能發揮的作戰效果有限,追擊撤退的敵軍更是難上加難。

叛軍的援兵遲遲沒能加入戰場,楊贄心裏始終憋著一口氣,他最終還是成了神武軍成軍以後第一個敗軍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