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一意且孤行(1 / 2)

蕭關距離靈武很近,留守的主將也是李輔國的親信,苗晉卿覺得有必要將自己這兩日的情形詳細告知李輔國。

大批吐蕃殘兵在靈武附近秘密集結,顯然是有所圖謀的,他與秦頊不可能是真正的目標,也許即將返京的長安才是。如果當真如其所料,天子南返長安的計劃必須延遲,畢竟吐蕃殘兵為數不少,多達兩三萬人,就算李輔國傾巢而出也未必是他們的對手。再者,天子身體虛弱,還能不能經得住戰場折騰也是個未知之數。

在徹底殲滅或者驅逐擋在靈武官道上的吐蕃殘兵之前,天子都不適宜離開靈武,返回長安。

苗晉卿將自己的分析寫了一封長達數千言的長信,希望能夠引起李輔國的足夠重視,不要將天子輕易的置於險境。天子是李輔國唯一可以依仗的籌碼,他相信李輔國絕對有能力分得出輕重緩急。

長信寫罷,苗晉卿便交給了蕭關守將,讓他如論如何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送達李輔國手中。

兩人正簡單的寒暄,卻有軍吏慌慌張張而來。

“將軍,有大批身份不明的胡兵正在靠近蕭關……”

蕭關守將也是一驚,連忙細問胡兵的規模,軍吏卻答不上來。

“胡兵的戰鬥力十分駭人,派出去的探馬全都死了,唯一活著回來的,也在剛剛傷重不治……”

從兩人的對話中,苗晉卿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不出意外,所謂的胡兵就是吐蕃殘兵,假若吐蕃殘兵的目標是蕭關,恐怕這座小小的關城即將不保!

苗晉卿正想跟著出謀劃策,卻有神武軍軍卒急吼吼趕來。

“中郎將請苗侍郎前去議事!”

他遲疑了一下,覺得有必要去見秦頊,可以與之一起商議,如何才能擊退胡兵,守住蕭關。

然則,苗晉卿見到秦頊時,卻被催促著上馬離開。

“胡兵勢大,難道中郎將要見死不救嗎?”

苗晉卿激動的質問著,秦頊卻麵無表,輕飄飄的答道:

“蕭關守軍不是吐蕃殘兵的對手,我手中的百人馬隊也無法與之正麵相抗,所以,盡速撤離才是上策!”

說罷,他便不由分說,命人將苗晉卿強架到戰馬上。

“為將者須知輕重緩急,有所取舍,一味蠻幹,那是蠢人才做的事!”

苗晉卿本來還憤怒的欲破口大罵,但聽了秦頊的話以後,氣焰登時就矮了下去。

……

靈武,一騎飛馳進城。

“急報,呈送李大將軍!”

所有人都為騎士閃開了一條路,呈送李大將軍的急報,哪個敢攔下來,那可是殺頭的罪過。況且,從信使滿身是血的情形判斷,這急報一定不是什麼好消息。

果然,李輔國看罷以後,氣的將急報撕成粉碎。

“苗晉卿這蠢貨,究竟被姓秦的奴才灌了什麼迷魂湯,竟幫著秦晉說話!”

他原本不打算理會這封由苗晉卿送回來的長信,可接下來,急報連續不斷的送到靈武,大批胡兵進攻蕭關,蕭關危急!

這股胡兵究竟從何處來,又為什麼大張旗鼓攻打小小的蕭關?李輔國一時間想不清楚,便找來了尚書左丞崔圓商議此事。

崔圓得知了蕭關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後,覺得苗晉卿的長信還是可信的,以他對苗晉卿的了解,此人是不可能被任何人收買的,其對天子的忠心,甚至於遠甚於珍惜自己的性命!

不過,李輔國並不相信這世上還有不在乎自己性命的人,仍舊固執的認為,苗晉卿一定是被收買了,或是遭到了威脅,所以才寫了這封莫名其妙的長信。

他看著崔圓,做了一種假設。

“蕭關的危急,會不會是秦晉一手炮製出來的?”

崔圓覺得不可能,接二連三的告急軍報中都提及了圍攻蕭關的是上萬人來曆不明的胡兵,這一點也與苗晉卿的長信不謀而合。但李輔國卻覺得這是崔圓的偏聽偏信,說到底他根本就不相信秦晉會乖乖的就範,所以現在出了胡兵強攻蕭關的戰事,便自然而然的聯想到了秦晉的身上。

“別忘了,秦晉身邊最精銳的騎兵就是胡人,同羅部的騎兵連契丹人都聞風喪膽,要冒充吐蕃殘兵又有何難呢?”

崔圓不語,他覺得李輔國的猜測也有道理,但這世上任何事都有可能。就算李輔國的猜測是真的,那又能如何呢?難道當真要冒著驚了天子的風險強行返回長安嗎?

這麼做的風險太大,萬一天子有個意外好歹,他們就是大唐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