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十一章:梟雄入窮途(1 / 2)

東風輕起,枯黃新綠駁雜的葦蕩起伏搖擺著。大鹿澤自春秋戰國以來就是山清水秀之處,戰國時的趙國國君曾在此處設有別宮。距離大鹿澤向西十裏左右的苑鄉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又因為年年的兵連禍結早就十室九空。而近日,卻被裏三層,外三層的兵馬圍了個水泄不通。

鐵甲軍士嗷嗷怪叫,戰鼓隆隆直透雲霄,苑鄉那不足丈把高的低矮寨牆竟似在瑟瑟發抖一般。可不管這些兵馬的聲勢如何雄壯,卻隻是圍著,不肯輕易的破城,仿佛那低矮的破牆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牆一般。

與此同時,不斷的有人在向重圍之中喊話:

“裏麵的人聽著,早些出來投降不但會得到太子殿下的優待,做官的還會官升三級,當兵的直接入流賞年俸品官。如果不肯出來,等到破城時,最後被抓住的,不但要零刀碎剮而死,還要夷滅三族……”

一撥人喊的累了,便馬上又有一撥人補上,如此從日出喊到日落,也不見圍城的兵馬又攻擊的勢頭。

然則,這一聲聲的漢話終究還是起了作用,一開始隻有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偷偷跑出來投降。低矮的土牆就算從上麵直接跳下來也不會摔傷。隨著偷跑出來的人越來越多,到日落時已經有數千人走出了那低矮的土城。

率部圍住這座低矮土城的,正是大燕朝太子史朝義,而被層層圍困在城中的,則是大燕朝皇帝史思明。

“父皇不公偏愛朝清,如果父皇肯說一字半句,這太子之位我就是不做了,直接讓他朝清又如何呢?偏偏父皇聽信了讒言,非要置我於死地,而今兵戎相見,也實在是迫不得已啊!爾等棄暗投明,朝廷不會虧待你們的,此前允諾一定盡數兌現,那些死不知悔改,繼續蠱惑皇帝陛下殘害忠良的奸佞之徒,我也一定不會手軟,定將他寸寸磔殺,三族也必會盡數誅殺殆盡!”

史朝義的臉上還掛著幾顆看似傷情的淚滴,但聲音卻已經冷得讓人發抖,一聲聲的低吼,又無時不刻都透露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冷酷與得意。

那些剛剛“棄暗投明”的官吏、將軍與普通的士卒都連不迭的稱頌太子英明。一時之間,這位“大燕朝”的太子儼然已經成了即將登基的準皇帝。

實話說,就在三天前,史朝義還怕的要死,甚至產生了到史思明麵前負荊請罪的想法。但是,當他得知了史思明竟然隻帶著千餘人在大鹿澤附近狩獵時,便惡從膽邊生,毅然決然的盡起鄴、銘兩州的兵馬,意欲先下手為強,學那安慶緒一般弑了君父,自立為帝。

史思明英雄一世,卻哪想得到在親生兒子手下摔了個大跟頭。而這個跟頭一摔就是生死之間的大跟頭。倉皇之下,史思明帶著官吏隨從逃進了苑鄉低矮的土城中避難,也由此被數萬追兵死死的圍在了土城之中。

而在此時,史思明的扈從禁衛尚在苑鄉以北百裏的趙州。

對史思明而言,這真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眼看著苑鄉低矮的土城無法阻擋數萬大軍的強攻,可就在著生死存亡的一刻,圍城的兵馬卻都裹足不前了,隻是不斷的勸降,勸降。

這其中的原因還在於鄴城當地有一個叫丁孝禮的名士投奔了史朝義。史朝義本打算趁勢一舉攻下苑鄉土城,將他的父皇殺死在亂軍之中,但就是這個丁孝禮卻在關鍵時刻阻止了他。

丁孝禮通古博今,言之鑿鑿,直說自古以來弑君父的皇帝沒有一個會得了好下場的,不但會被世人唾罵,還要承受老天的降罪與怒火。

史朝義的確有心做個秦皇漢武一般的赫赫君主,便向丁孝禮請教,該如何對待君父才能兩全其美。他絕不想放了史思明,可又有些猶豫,安慶緒便是因為弑父,弑君,遭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對和背叛。他也不想步了安慶緒的後塵。丁孝禮望著碧波蕩漾的大鹿澤,說起了千年前與此地發生的一出悲劇。一位叫做趙雍的國君被親兒子的佐臣活活困死在別宮之中,此人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趙武靈王。

丁孝禮手指著大鹿澤西畔的一處土垣,那裏就是曾經的趙國別宮,沙丘宮。而今史思明被困沙丘宮故地的苑鄉,這難道不是天意嗎?史朝義是個不學無術的人,不知道趙武靈王是何人,但對這種讖緯之說卻是深信不疑的。

迎著大鹿澤上的湖風,丁孝禮將趙武靈王先明後暗的生平講了一遍。聰明而又狡猾的史思明馬上就從中找到了對待君父的辦法,他麵對著大鹿澤狂笑不止。

“是老天,是這賊老天要而死你,父皇,九泉之下不要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