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八章:父子決生死(1 / 2)

“那還不好說,唐兵遠道而來,又和史朝義的兵馬惡戰一場,師老兵疲,咱們可趁機出兵將他們打退!”

一直插不上嘴的鄭敬也一本正經的說著自己的建議,史朝清聽罷果然一拍大腿叫好。

“對對,鄭將軍所言甚是,就算唐兵再厲害,隻要父皇的兵馬一到,定然摧枯拉朽!”

繞了一大圈,又繞回到史思明回兵的問題,史朝清終於顯得有點情緒低落。

“不知父皇此刻身在何處,也不知父皇何時才能回兵救援範陽啊!”

“監國不必擔心,陛下自有上天庇佑,一定會安然返回的!”

張炎的勸說還算靠譜,沒有說一些誇張的話,他現在總覺得一群人在戲弄史朝清一般,而史朝清就像個心智未開的小孩,居然也做到了說什麼便信什麼的地步。

一個人的眼界一旦開闊了,想法也就完全不同,張炎覺得從前打算輔佐史朝清的想法簡直是蠢的可笑,這樣一個人和普通人比起來也顯得呆傻笨拙,讓他挑起燕朝大梁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裘柏敷衍的說了幾句,便借口城上有軍務,匆匆離去,鄭敬亦緊隨其後離開了代王府。

一旦左近無人以後,鄭敬當即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長史君且說,史思明當真回來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他的意思是,趁機發動兵變殺光燕朝的鐵杆忠臣,然後再審時度勢,要麼拒城而守,要麼就一把火燒掉範陽,把一座空城、廢城留給史思明!

事實上,在鄭敬的心裏對史思明還是存著畏懼之意的,畢竟史思明與安祿山經營河北多年,不論威望人心都是一個幹巴巴的唐朝所不能比擬的。

裘柏聞言,思忖了一陣後,居然點頭同意了。他知道,如果神武軍不在此時趕過來,也就隻能如此,否則一旦史思明就在城外的消息傳進城內,隻憑他們幾個就再沒有左右史朝清的能力了。

到那時,迎回史思明的聲音就成了主流,他們也沒有任何理由反對,那麼結果就隻能如鄭敬所言,撕破臉也在所難免。

“此事須勝在突然,城內雖然人心惶惶,可終究還是人多勢眾。”

“好,這件事我會安排!”

第一件事就是與何敞商量,因為何敞所掌握的封常清舊部才是他們可以倚靠的最可靠的力量,雖然此前出城一戰損失了近三百人,但主力尚在,把範陽城弄個天翻地覆的能力還是綽綽有餘的。

……

城外的戰鬥依舊在繼續著,史思明的禁衛精銳一個個早就憋著一口氣,此前太子假傳天子詔命讓他們去饒州送死,現在終於有機會出口惡氣,怎麼會心慈手軟呢?

雖然史思明的兵馬隻有不到三萬,可麵對史朝義時,絲毫不會膽怯,反而越殺越勇。一場慘烈的大戰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開始了。

史思明的身體還很虛弱,不能長時間的在戰馬上觀戰,便命人打造了一輛推車,坐在推車上於高處俯視著整個戰場,以及遠處的範陽城。那裏是他的老巢,他的根基所在,寄予厚望的兒子也在那座城池內。

在揮師北上的路上,史思明一度很擔心,他知道史朝清性子有些懦弱,又沒打過仗,一定不是史朝義的對手。但當他率領大軍抵達城下時,所有的擔心都放下了,史朝清居然將範陽城守得鐵通一般,尤其是五百輕騎萬馬軍中燒掉石砲的行動,更是看得他血脈噴張。

這一招用的漂亮至極,最關鍵是,能夠讓人如此用命,不計生死,才是一個為帥者,抑或是為君者所應有的素質。在那一刹間,史朝義覺得自己沒有選錯繼承人,史朝清果然有能力承繼他所創下的基業。

駱悅縱馬上了高坡,史朝義頭也不回的問道:

“派人去城內交涉了嗎?”

“已經派出去了!”

“讓城內派出兵馬裏應外合,徹底擊敗朝義這個逆子!”

此時他已經勝券在握,對史朝義的恨意也就自然而然的少了,甚至在擊敗這個逆子以後,有意留其一命。畢竟父子連心,兒子能狠心殺死老子,老子卻未必能狠下這條心。

不過,那些跟隨史朝義造反的人,史思明可不打算放過一個,他要以亙古以來最殘酷的刑罰去對待他們。

“陛下,交涉,交涉出了點問題!”

“什麼問題?”

“城內拒不開門,也,也不接受末將送去的公文。”

史思明點了點頭,竟讚了一句:

“不錯,能夠如此謹慎,不愧是我兒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