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1 / 2)

原來秦琰就算到了吐蕃也沒有消停,竟翻過了吐蕃之南的大山,大破身毒國。信使此次返回長安,不但帶來了獲勝的軍報,還有身毒國的戰俘和特產。

戰俘中有國王名號的便多達七個,至於身毒國的特產,無非也就是珠寶金銀一類器物,隻是做工粗糙完全不能和唐朝工匠精雕細琢下打造出來的珠寶器物相比。

不過,其中有幾把外形奇特的短刀卻引起了秦晉極大的興趣。明顯的異域風格並非這種短刀最大的特點,彎曲的刀身上布滿了行雲流水般的花紋。

“下吏所見過的刀劍,其身都是光可鑒人,此刀為何如此奇特呢?”

第五琦確實從未見過這種奇怪的短刀,雖然形製上與北方胡人的馬刀頗有些相似之處,但胡人馬刀做工粗糙不堪,遠遠沒法和麵前此刀相比。刀身上的花紋渾然天成,刀柄上鑲嵌著各色的寶石,顯然並非凡物。

秦晉用絲帕擦拭了幾下刀身,上麵塗抹著薄薄的一層油脂,這是用來防鏽的,此刀從前的主人也定然對其極為珍視,隻是現在它的主人定然成了秦琰的敗軍之將,說不定便在那些一同解來長安的俘虜中。

“此物名為大馬士革刀,出自西域之西的極西之地,秦琰在身毒得到此刀,想來是經由波斯傳到那裏去的!”

此時的身毒在宋以後名為天竺,千年後則被稱之為印度。

第五琦的興奮點並不在這精美的大馬士革刀上,而是在於秦琰緊派副將領兩千人居然就在身毒滅十五國,俘虜人口數以十萬計,財貨不計其數。

吐蕃地處高原,本就缺少勞動力,秦琰將虜來的人口帶到高原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大量被繁重勞動所牽製住的壯勞力。

這些生在苦寒之地的壯勞力,在秦晉的眼中都是最好的戰士,僅僅用作勞動實在太為可惜。

第五琦忽然意識到了什麼,脫口道:

“丞相難道打算調吐蕃兵解河西之圍?”

秦晉笑著點了點頭。

“按時間掐算,秦琰的吐蕃兵現在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丞相府的公廳內不知何時在屏風上掛起了巨幅的地圖,東部從長安開始詳細一直延伸到西域的河中之地。所謂河中之地,亦即是千年之後的中亞兩河流域。

那裏是唐朝勢力範圍曾延伸到的極限,但也僅限於名義上的羈縻,但凡當地的酋長上書唐朝投效,便遣使封官賞賜,既算作中國藩屬了。

高宗年間,唐朝在蔥嶺以西封了大量的都督刺史,隻可惜大食人也在那時崛起,沒多少年到了武後時期,唐朝國內權力鬥爭日盛,曾經向西延伸的勢力範圍迅速萎縮,封賞的都督刺史們也都轉頭投了更加強大的大食。

直到玄宗皇帝的天寶年間,唐朝政治穩定,國力極盛,才又重新投入到對西域的爭奪之中。可惜,時移世易,聲名赫赫的高仙芝便在大食人手中吃了大虧,全軍覆沒,僅帶著少數的親隨逃回安西。

不過,在河中再往西卻留出了大片的空白,第五琦覺得奇怪,便問道:

“丞相這副地圖上,西邊因何留出了大量的空白啊?”

秦晉手指著那片空白,語氣低沉的說道:

“這裏是波斯,大食,那裏是更西的羅馬……”

羅馬帝國早就在數百年前分裂,西羅馬此時早就滅國,獨獨剩下了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今人以其國都之名稱為拜占庭帝國。

“羅馬帝國?”

第五琦更是訝異,他對西方的地理曆史並不了解,以為天下間隻有中國是文明開化之地,現在見秦晉說的頭頭是道,似乎在西方還有著可與中國比肩的國度,不禁將信將疑。

但是,他見秦晉如此重視西方被稱之為羅馬的大國,便馬上意識到。

“難道丞相打算聯絡那甚的騾馬國,共擊大食?”

說話間,第五琦還暗暗的腹誹著,這西方的大國還能有多開化了?連國名都離不開騾子馬的,所以便將秦晉口中的羅馬與從前的匈奴鮮卑,現在的突厥回紇歸為一類了。

不管怎麼說,倘若極西之地的羅馬當真與突厥回紇一般的強大,也的確有資格作為唐朝的盟友,共擊大食。

“使者是秦琰派出去的,估算時間,現在可能已經過了波斯,但這一路上千山萬水,又要經過許多戰亂之地,能否安然無恙的抵達羅馬,還是個未知數,不能指望的過多,但也算聊勝於無……”

秦晉說的輕描淡寫,但第五琦還是能看出來,他還是抱著不小的希望的。

他再一次將話鋒拉回到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