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唐兵並沒有全部進城,有一部分人留在了城外,正在布陣,看樣子是打算迎接我軍的進攻!”
“什麼?”
當另一名遊騎將情況彙報上來,馬赫迪大感吃驚,同時又有一種受到了輕視的感覺。
跟隨哈裏發作戰多年,就連羅馬人都極為重視自己,而今這些唐人卻好似戲耍猴子一般的對待他,難怪馬赫迪慍怒不已。
“那就如唐人所願!”
集結完畢的大食軍開出軍營,浩浩蕩蕩的直殺向在城外布陣的神武軍。
此時的秦晉正在希爾凡低矮的城牆上觀察著戰場,見到大食人潮水一般的席卷而來,眉頭便跟著擰成了一個疙瘩。
實際上,進入希爾凡城的人隻有三分之一左右,這座小城的確太小了,僅有的兩座城門在大食人圍城時就被從裏麵堵死了,倉促間也隻挖開了一座城門。
從一座城門裏能夠進去三分之一已經實屬不易。
眼見著太陽高高升起,秦晉知道再這麼擁堵在希爾凡城外,必然會遭致大食人的攻擊,到那時,就算神武軍個個猛似老虎,恐怕也都要成待宰割的魚肉了。
於是,將近三分之二的人被布置在城外,列陣等候敵人自己衝上來。
有人也曾問過秦晉,既然明知道前鋒營不可能全部進入希爾凡城,那為什麼不在大霧徹底散開前,撤離戰場,奔戈爾幹方向去迎神武軍主力呢?
這個可能性早在前一日晚上就已經被秦晉否定,神武軍與大食人比野戰,確實是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在強勢敵人的壓迫下,撤兵隨時都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大潰退,就算精銳如神武軍也不例外。
而最穩妥的辦法莫非占據有利地形,進行防守反擊。
隻要守住希爾凡城,再加上三分之二的前鋒營士兵在城下策應,大食人想要輕易得逞是不可能的,總要費一番功夫的。
最終,三分之二的前鋒營選擇了在希爾凡城西北三裏處列陣。
大食人果然沒有去攻擊希爾凡,而是對列陣的前鋒營士兵發動了雷霆攻擊。
這部分人由鄭顯禮親自率領,他早在高仙芝和封常清麾下為將時就已經擅長步馬軍作戰,今日再次身臨險境,正是得用其才。
相比之下,置身於城牆上的秦晉,心情則是十分緊張的。鄭顯禮作為他的左膀右臂,在西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甚至打算在返回中原以後,任命鄭顯禮為呼羅珊與河中兩地的總督,如果現在有個差池閃失,此前的一切計劃就都要因此而改變了。
然則,就算有一千種補救措施,想要找出一個堪比鄭顯禮一樣的人物卻是不可能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秦晉是不希望鄭顯禮身涉險地的。
可在這個萬分緊急的時刻,如果不是鄭顯禮坐鎮在城外,還有更合適的人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不過是眨眼的功夫,大食人已經衝擊到了列陣的前鋒營麵前,隻在瞬息間雙方就陷入了膠著戰之中。
秦晉當即下令,進入城內的三分之一前鋒營做好出城作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