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山窮終有路(1 / 2)

大食人潮水一樣的湧過來,大唐丞相的纛旗依舊佇立不倒,在所有人看來,這是個奇跡,每每纛旗即將傾覆之時,便會有一支奇兵殺了過來,解一時之急。

沒有誰能知道,秦晉此刻的心境是如何起伏跌宕,自打西征以來,甚至包括在唐朝平叛的數年間,神武軍從未遇到過這種命懸一線的激戰,而且是大張旗鼓的野戰。

眾所周知,神武軍最擅長的防守戰,如此激進的打法還是第一次。

不過,唐朝既然要繼續走擴張的道路,神武軍便不能隻局限於這樣的防守戰,必須邁出激進野戰的第一步。

然則,秦晉又何曾想過,今日的代價卻如此巨大,神武軍的傷亡比例已經達到了罕見的三成。

來自於吐蕃的騎兵加入了戰團,秦琰帶著援兵及時趕到,秦晉算是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但戰局依舊不容樂觀,三千吐蕃騎兵的加入隻是穩住了陣腳,還不足以達到反攻的地步。

秦琰作為秦晉的家奴,其在短短數年間,成長極為迅猛,已經成了出鎮一方的節帥。

此次神武軍得以從容西征,也是吐蕃方麵不再成為唐朝的威脅,而是成為了一支頗為恭順的脅從力量。對吐火羅以及印度的用兵,都有吐蕃人的身影衝鋒在前。

原本在計劃中,吐蕃的兵馬主要駐紮在吐火羅與印度交界的興都庫什山山脈處,可以隨時策應各方,此地距離吐蕃本土的距離也十分之近,一旦高原有變,也能及時回援。

神武軍主力在戈爾幹與大食主力對峙了將近半月之後,秦晉為了以備萬全,從吐火羅等地,相繼調遣了一批騎兵。

其中,尤其以秦琰所部的吐蕃騎兵抵達最快。

這支新近加入的騎兵令大食王子馬赫迪十分惱火,原本勝利在即,隻要眨一眨眼的功夫,他就能將那麵令人生厭的唐朝旗幟砍倒,可直到現在,那麵旗幟仍舊在示威一樣的飄蕩著。

“阿裏呢?阿裏在睡覺嗎?為什麼到現在還沒幹掉那些土鼠?”

馬赫迪很有些憤怒,阿裏從來都是其手中的一支利刃,但凡有難以解決的問題,隻要將他派上去,無不迎刃而解。

可現在,很長時間過去了,唐人在西北方的攻勢依舊猛烈,而且本該被殲滅的唐朝丞相衛隊竟然再一次的起死回生,一支蠻族騎兵成了他們的生力軍。

“阿裏有沒有最新的軍報送回來?”

一連多次發問,都沒有人能回答他的問題。

小小的希爾凡城外戰場已經成了一鍋粥,打的亂成了一片,不論唐人還是大食人,都犬牙交錯在這籍籍無名之地,短時間內任何一方都看不到勝利或者是失敗的影子。

唐朝的援兵陸續抵達,雖然都是些隻有千人左右的小股人馬,可對戰局的影響去從微妙中延伸出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這時,有人開始建議他啟用那些附庸於大食的蠻族兵力,畢竟讓這樣一支力量規模都不容忽視的人馬置身事外,怎麼看都是不合適的。

就在馬赫迪猶豫的時候,西北方忽然傳了來了一陣急促的號角聲,他猛然一凜,號角聲代表的含義是形勢危殆,急需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