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無論寒冬暖春,信心都是力量之源(2)(1 / 3)

如果你相信今天會過得很好,而且明天會過得更好,你就會往好處去做,盡力地把日子過好。工作中也是這樣,如果你有一個信念,認為自己能夠很好地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這時你就會覺得在工作中很有信心。你常常這樣想,並落實到行動中,想方設法去做好工作,信心就會更強。反之,如果你看不到希望,總覺得未來沒什麼好期待的,人生就這樣了,那就難免陷入頹廢消沉的狀態,這樣的人工作和生活就很難有起色。

有這樣一則寓言:

兩兄弟相伴去遙遠的地方尋找人生的幸福和快樂,一路上風餐露宿,在即將到達目的地的時候,遇到了一條風急浪高的大河,而河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樂的天堂。關於如何渡過這條河,兩個人產生了不同的意見。哥哥建議采伐附近的樹木造成一條木船渡過河去,弟弟則認為無論哪種辦法都不可能渡得了這條河,與其自尋煩惱和死路,不如等這條河流幹了,再輕輕鬆鬆地走過去。

於是,建議造船的哥哥每天砍伐樹木,辛苦而積極地製造船隻,還順便學會了遊泳;而弟弟則每天躺著休息,抽空到河邊觀察河水流幹了沒有。直到有一天,已經造好船的哥哥準備揚帆的時候,弟弟還在譏笑他的愚蠢。

不過,哥哥並不生氣,臨走前隻對弟弟說了一句話:“去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成功,但不去做就一定沒有機會獲得成功!”

能想到等河水流幹了再過河,這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創意,可惜這卻是個注定永遠失敗的“偉大”創意。

這條大河終究沒有幹枯掉,而造船的哥哥經過一番風浪也最終到達了彼岸,兩人後來在這條河的兩岸定居了下來,也都有了自己的子孫後代。河的一邊叫幸福和快樂的沃土,生活著一群我們稱之為積極進取的人;河的另一邊叫失敗和失落的原地,生活著一群我們稱之為消極空虛的人。

由此可見,積極和消極兩種截然相反的心態會帶給人們多大的反差。

一塊有磁性的金屬,可以吸起比它重1倍的物體,但是如果你除去這塊金屬的磁性,它甚至連輕如羽毛的東西都吸不起來。同樣,人也有兩類:一類是有磁性的人,他們充滿了信心和信仰,他知道他們天生就是勝利者、成功者;另外一類人,是沒有磁性的人,他們充滿了畏懼和懷疑。機會來時,他們卻說:“我可能會失敗,我可能會失去我的錢,人們會恥笑我。”這一類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有任何成就,因為他們害怕前進,他們隻願意停留在原地。

生活中,擁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比什麼都重要。

人生如同足球賽場,在場上奮力奔跑的運動員,盡管快跑未必一定入球得分,但若慢跑而不出腳,沒有進球取勝的信心,就不會有進球獲勝的輝煌。

人生態度決定人生的成敗,積極的人生態度,盡管不能保證一個人事事成功,但它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可能思想”:困境中的排山倒海之力

對於缺乏信心者來說,他們的口頭禪永遠是“不可能”,這已經成為他們的失敗哲學。他們遵循著“不可能”哲學,就隻能一直走向失敗,做什麼都不會成功。

這個世界上不可能的事太多了,“我的公司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東山再起”,“我永遠不可能再重新擁有一百萬”——人們常常被消極的心態支配著,才導致大部分人一生平平庸庸。但是,實際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曾經有一本非常暢銷的勵誌書《方法總比問題多》,在雅虎裏能夠搜索到高達1100萬條的讀後感,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再版19次之多。這本書為什麼能夠如此受歡迎?

在眾多的讀者評論中,可以發現,是因為這本書中有些理念引起了讀者的共鳴,成為人們走向成功的指路標: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隻是暫時還沒有想到方法!”

“隻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改變你的發問方式,‘絕不可能’就變為‘絕對可能’!”

其實,把這些擲地有聲的口號歸結成一條,就是:沒有不可能,積極進取,把“不可能”變成“不,可能”!

隻要敢於蔑視困難,把問題踩在腳下,最終你會發現:所有的“不可能”,最終都有可能變為“可能”!

“不可能”隻是失敗者心中的禁錮,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從不將“不可能”當做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