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沒有一種信心是無憑無據的(1)(1 / 3)

沒有哪種信心是從天而降的,就像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怎樣的表現才是自信?驕傲、自負、虛榮還是隻信自己不信他人?真正的自信,是從骨子裏透出的氣質,是能真正認識自己,不卑微,不盲目,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價值以及潛在的能力和發展空間。自信不是將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挾裹在身,而是將自身還原,升華到更高的境界。而更大的自信是把同樣的信任給予他人,不吝嗇你的忠誠和讚美,你才會獲得更多。

驕傲是盲目的,自信是清醒的

紀伯倫在其作品裏講了一隻狐狸覓食的故事:

狐狸欣賞著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說:“今天我要用一隻駱駝做午餐!”整個上午,它奔波著,尋找駱駝。但當正午的太陽照在它的頭頂時,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於是說:“一隻老鼠也就夠了。”狐狸之所以犯了兩次截然不同的錯誤,與它選擇“晨曦”和“正午的陽光”作為鏡子有關。晨曦不負責任地拉長了它的身影,使它錯誤地認為自己就是萬獸之王,並且力大無窮、無所不能,而正午的陽光又讓它對著自己已縮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大師筆下的這隻狐狸為那些“盲目的驕傲者”和“盲目的自卑者”做出了最好的比喻。同時也提醒我們:驕傲是不可靠的,它很容易轉變成自卑,因為驕傲不是真正的自信,它是一種對自己的不清醒的認識。

自信與驕傲,都屬於自我認知的範圍。自信是對自己的能力等有信心,不自誇,虛心才會受歡迎。驕傲,是自己脫離現實,表現為自高自大,盛氣淩人。

自信心,是自己對自己的智慧、前程、能力、人緣等的把握及“心中有數”。自信的人很清楚自己的短處,驕傲的人卻沒有自知之明。

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擁有實實在在的功力,驕傲的人卻相信虛幻、不真實的華麗外表。

“某某跳樓自殺了”的悲劇傳遍了整個大學校園。人們不禁為之驚呆了,尤其是熟悉他的同學、老師和老鄉,更為他的輕率而倍感痛心。誰能想到四年前他的風光呢?這個跳樓自殺的男同學4年前是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這所雖是重點卻鮮有省狀元的大學的。進校後,學校領導、老師對他倍加重視。僅他個人的宣傳就搞了半學期,他成了全校的熱點人物,簡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是老師的寵愛、同學的羨慕以及一些人的吹捧,讓他有了飄飄然的感覺。他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最棒的,從此,他變得極其高傲。他經常因為覺得老師講得不好而不去上課,也從不參加集體活動,而是時常沉浸於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的世界裏度日。老師為他的滑坡而擔憂,經常勸導他要戒驕戒躁。可是他總是把老師的話當做耳邊風,他認為,自己這麼聰明,對付那些考試是小菜一碟。就這樣,雖然他從未在期末考試中掛“紅燈”,但成績平平。

轉眼到了大四,保研名單上自然沒有他。於是,他終於不甘示弱起來,向全班同學宣稱他要考上全國最著名大學的計算機碩士研究生。從此,他也能起早貪黑地學習了。無奈,由於大學期間專業功底太差,他學習起來總是力不從心。三月份公布成績時他的專業課均沒有上線,這對於驕傲慣了的他而言無疑是當頭一棒。拿到成績單時他呆呆地佇立良久,整個人如霜打的茄子一般。

第二天早上,人們在14層高的辦公樓前發現了他的屍體,他的口袋裏裝著一份浸透了鮮血的成績通知單和一封遺書。他說:“因為我知道自己再也驕傲不起來了,所以我選擇了死亡。對我而言,沒有了驕傲就如同剝奪了我的生命。”他就這樣走了,而直至死前他也未能明白自己失敗的緣由。正因為他一貫沉浸於自我陶醉中,一旦所幻之夢變得支離破碎,他那自負的心理便難以承受負荷,以至於精神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