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那些“消極聲音”在信心的背陰麵野蠻生長(3)(1 / 3)

有的是先天的,無法改變的——外表、家庭;也有的是後天自尋煩惱的不夠自信——沒學曆、不聰明……一句話,自卑人人都有,但原因各有不同。

自卑的人總是習慣於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結果越比越覺得不如別人,形成自卑心理。內心的自卑,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不利的,因而,如果你發現自己有自卑心理,就要用理性的態度堅決把它鏟除掉。也許你可以從下麵這個寓言中得到啟發。

上帝想和人類玩一個捉迷藏的遊戲。他想把一種叫做“自卑”的東西藏在人身上,於是他和天使們商量:“你們給我出個主意,我該把它放在人的哪個部位最為隱秘。”有的天使回答說,藏在人們的眼睛裏;有的說,藏在人們的牙縫裏;有的說就藏在人們的腋窩裏。但一個聰明的天使笑著說:“上麵這些地方,人們都很容易找到,他們馬上會把自卑還給上帝。您最好把它藏在人們的心裏,那裏是他們最後才能想到的地方。”“邪惡之神”就這樣住進了我們每個人的心裏,動不動在關鍵時刻和我們作對。

自卑的人隨處可見,有的被“邪惡之神”所打倒,但也有許多人從自卑中超越自己走向成功。

獲諾貝爾化學獎的法國科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是一位從自卑走向成功的人。格林尼亞出生於一個百萬富翁之家,從小過著優裕的生活,養成了遊手好閑、擺闊逞強、盛氣淩人的浪蕩公子惡習。仗著自己長相英俊,他揮金如土,任意玩弄女人。但有一次,一直春風得意的格林尼亞遭到了重大打擊。一次午宴上,他對一位從巴黎來的美貌女伯爵一見傾心,像見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樣,追上前去,但隻聽到一句冷冰冰的話:“……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花花公子擋住視線!”女伯爵的冷漠和譏諷,第一次使他在眾人麵前羞愧難當。突然間,他發現自己是那樣渺小,那樣被人厭棄,一種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他滿含恥辱地離開了家,隻身一人來到裏昂。在那裏,他隱姓埋名,發憤求學,進入裏昂大學插班就讀。他斷絕一切社交活動,整天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裏。這樣的鑽研精神贏得了有機化學權威菲利普·巴爾教授的器重。在名師的指點和他自己的長期努力下,格林尼亞發明了“格式試劑”,發表了200多篇學術論文,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1912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盧梭,曾為自己是孤兒,從小就流落街頭而自卑。存在主義大師、作家薩特,兩歲喪父,一眼斜視,一眼失明,失去親情與身體的殘疾使他產生了極重的自卑感。法國第一帝國皇帝、政治家、軍事家拿破侖年輕時曾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貧困而自卑。美國總統林肯出身農莊,9歲喪母,隻受一年學校教育就下田勞動,他也曾深深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4歲家敗,9歲輟學謀生,11歲亡父,他也一度陷於自卑中。

但凡自卑者,總是一味輕視自己,總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麼也比不上別人。這種情緒一旦占據心頭,結果是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憂慮、煩惱、焦慮紛至遝來。倘若遇到一點困難或者挫折,更是長籲短歎、消沉絕望,那些光明、美麗的希望似乎都與自己斷絕了關係。這與現代人應該具備的自信的氣質和寬廣的胸懷是格格不入的,必須引起人們的警覺。

有句話說:“天下無人不自卑。無論聖人賢士、富豪王者,抑或貧農寒士、販夫走卒,在孩提時代的潛意識裏,都是充滿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須戰勝自卑感。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他麵臨的成功機遇是相同的,隻要能夠不懈地奮鬥,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獲得成功。而這一切皆與自卑無關。所以,拒絕自卑就是堅定地向未來前行,向成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