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冬天的作為:人生必經N次冬泳(2)(1 / 3)

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和安逸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個可以培育信念,一個隻能播種平庸。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份十分沉重的工作。”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時而經曆風吹雨打,困頓難行;時而雨過天晴,鳥語花香。當苦難當道時,有的人自怨自艾,意誌消沉,從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則不屈不撓,與苦難作鬥爭,他們才是生活的強者。

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強者視它為墊腳石,視它為一筆財富;弱者視苦難為絆腳石、萬丈深淵,被它壓垮。憂患與困苦是磨煉意誌的試金石。不經三九苦寒,哪來傲雪梅香?經曆過危機、艱難險阻磨礪的人會愈發成熟與自信。

鬆下幸之助從小家境貧寒,不得不外出打工謀生。他遠赴大阪謀職,母親為他準備好行囊,送他到車站。臨行前,母親飲泣向同行人誠懇地拜托:“這個孩子要單獨去大阪,請各位在旅途中多多關照。”母親悲淒的背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鬆下幸之助來到大阪,在船場火盆店當學徒,從此開始了艱苦的謀生。小小年紀,遠離親人,在那個陌生的世界裏他感到孤獨無助,似乎喪失了生存下去的信心。

有一次,店主叫住他,遞給他一個五錢的白銅貨幣,說是薪水。他吃驚極了,他從來沒有見過五錢的白銅貨幣,這對窮人家的孩子來說,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報酬激起了他對工作的狂熱,也揚起了他奮鬥的風帆。靠著不可思議的信念的支持,他變得更堅強。他不辭辛苦地打雜,磨火盆。有時,一雙手被磨得皮破血流,連提水打掃的活兒都幹不了,但他咬牙挺了過來。漸漸的,鬆下幸之助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在極其艱難的時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突破,最終獲得了成功。

其實,上帝是公平的,他在把苦難撒向人間的時候,往往準備好了厚重的回報等著勇士去拿。當困苦不期而至時,我們要視它為財富、為機遇,向它宣戰。當你成功地征服了它,就能收獲上帝的饋贈,捧起金燦燦的獎杯,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甘甜、人生的價值。而在那一刻,你的生命也會與眾不同,會變得充實、樂觀、飽滿與自信,你將見證一個全新的自我的誕生,一個無堅不摧的成功者的降臨。

不完美才是真美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生命個體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瑕的。如果我們抱著尋找完美的自己的態度,那生活將會一團糟,信心全失,到處都會充斥著不滿的抱怨聲。下麵這個例子是美國心理學家納撒尼雨·布蘭登的親身經曆。

在很多年前,正是花樣年華的洛蕾絲無意中讀了他的一本書,找他來進行心理治療。洛蕾絲有一副天使般的麵孔,可罵起街來卻粗俗不堪,她曾吸毒,賣淫。布蘭登說:“我討厭她所做的一切,可我又喜歡她,不僅因為她的外表相當漂亮,而且因為我確信在墮落的表象下她是個出色的人。起初,我用催眠術使她回憶她在初中是個什麼樣的女孩子,當時她很聰明,學習成績優秀;她在體育上比男孩強,招惹來一些人的諷刺挖苦,連她哥哥也怨恨她。

“她於是試圖在各個方麵都表現得超人一等,一旦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麵並不完美甚至跟別人還有較大差距時,她又走向另一個極端,無限誇大了這些不完美之處,並把自己的長處也放棄了。”

布蘭登費了很大力氣讓她明白,每個人都是長短互濟、並不完美的整體,應該學會欣賞自己的不完美之美。一年半後,洛蕾絲考取洛杉磯大學學習寫作,幾年後成為一名記者,並結了婚。10年後的一天,布蘭登和她在大街上邂逅,布蘭登幾乎認不出她了:衣著高貴,神態自若,生機勃勃,絲毫不見過去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