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性1:朝三暮四(2 / 3)

主教經她一踩,心中頗為惱怒。就在他祈禱完時,侍女找到了小孩,高高興興地走回來。一看到主教滿麵怒容地站在那裏,她吃了一驚,也大為惶恐。

主教生氣地說:“你可不可以解釋一下剛才的行為?”

侍女回答說:“對不起,主教,我剛才一心惦念著孩子的安危,所以沒有注意到您在那裏。當時,您不是正在祈禱嗎?您所祈禱的對象,不是比我的孩子還要珍貴千萬倍嗎?您怎麼還會注意到我呢?”

主教低頭不語。

清代大將胡林翼說:“凡辦事皆須神情貫注。若心有二用,則不能有成。”簡單的話是否提醒了你,你做事夠不夠專注?一個專注的人,必然不易被周圍的事物所分心。一個下定決心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在各方麵都成功的人。

專注一事,全力以赴

走得最慢的人,隻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徘徊的人走得快。

——萊辛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每天都在幹與他們興趣不合的工作,他們往往自歎命運不濟,他們希望機會來了,再去做稱心如意的工作。可實際上光陰似箭,時間過去就不再重來,如果不馬上回頭,今天得過且過,明天又再等一會兒,當所有最寶貴的青春歲月都稀裏糊塗浪費掉後,再想重新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時,往往為時已晚。這種一再拖延、得過且過的惰性,其實與慢性自殺無異。青年人通常不太去留意促成事業獲得成功的因素,他們常常把做事情和幹事業看得過分簡單,不肯集中自己全部精力去做。他們不知道,在一項事業上的經驗好比是一個雪球,隨著人生軌跡的推移,這個雪球永遠是越滾越大的。所以,任何人都應該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某一項事業上,在這一方麵隨時隨地作努力。這樣,你在上麵所花費的功夫越大,獲得的經驗也就越多,做起事來也就越順手、越容易。

人人都須懂得時間的寶貴,“光陰一去不複返”。當你踏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時候,一定是渾身充滿幹勁的。你應該把這幹勁全部用在事業上,無論你做什麼職業,你都要努力工作、刻苦經營。如果能一直堅持這樣做,那麼有一天當你發現這種習慣所給你帶來的豐碩成果時,你一定會感到驚訝。

歌德這樣說:“你最適合站在哪裏,你就應該站在哪裏。”這句話可以作為對那些三心二意者的最好忠告。

無論是誰,如果不趁年富力強的黃金時代去養成自己善於集中精力的好性格,那麼他以後一定不會有什麼大成就。世界上最大的浪費,就是把一個人寶貴的精力無謂地分散到許多不同的事情上。一個人的時間有限、能力有限、資源有限,想要樣樣都精、門門都通,決不可能辦到,如果你想在任何一個方麵做出什麼成就,就一定要牢記這條法則。

抱一守終必有所得

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於單一目標,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強的人,分心於太多事務,可能一無所成。

——卡萊爾

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一入社會就善於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讓它消耗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就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很多人卻偏偏喜歡東學一點、西學一下,盡管忙碌了一生卻往往沒有什麼專長,結果,到頭來什麼事情也沒做成。

在這方麵,螞蟻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它們圍著一大顆食物,齊心協力地推著、拖著它前進,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難,要翻多少跟鬥,千辛萬苦才把一顆食物弄到家門口。螞蟻給我們最好的教益是:隻要不斷努力、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得到好的結果。

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惟有如此方能實現目標;明智的人也善於依靠不屈不撓的意誌、百折不回的決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人們的生存競爭中去獲得勝利。

那些富有經驗的園丁往往習慣把樹木上許多能開花結果的枝條剪去,一般人往往覺得很可惜。但是,園丁們知道,為了使樹木能更快地茁壯成長,為了讓以後的果實結得更飽滿,就必須要忍痛將這些旁枝剪去。否則,若要保留這些枝條,那麼將來的總收成肯定要減少無數倍。

那些有經驗的花匠也習慣把許多快要綻開的花蕾剪去。這是為什麼呢?這些花蕾不是同樣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嗎?花匠們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後,可以使所有的養分都集中在其餘的少數花蕾上。等到這少數花蕾綻開時,一定可以成為那種罕見、珍貴、碩大無比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