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我意識不成熟,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青少年正處在一個身心劇烈變化的時期,自我意識沒有完全成熟,難以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他們往往在腦海中有幻想(不是理想),或者稱之為夢想,由於這個“夢想”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比較難以實現。當目標不能達到時,便會產生挫折感,由於青少年還沒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就容易變得憂慮和苦悶。
戰勝懦弱的對策
所謂的強者是既有意誌力,又能等待時機的人。
——法拉第
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提倡忍耐,人們認為人際交往中的矛盾衝突是難免的,隻有互相忍耐才能相安無事,能忍耐的人才能寬容別人,忍耐被用來衡量人的意誌,能忍耐的人會被認為是強者。但是,忍是有限度的,過分的忍耐對人是極為有害的。“心”字頭上一把刀,這是人們對“忍”字的形象注解,這把刀是會戳傷人的心靈的。因為忍耐使人的情緒得不到宣泄,大量消極情緒會鬱結於心。人們誤以為時間久了這種情緒會漸漸消失,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未宣泄的情緒會埋在心裏,曆時幾十年也未必會自行消失,這些鬱結的情緒嚴重損害著人的身心健康。長期忍耐,會使一些人變得越來越懦弱,於是開始屈服退讓,這樣會被人欺負,不能捍衛自己應得的權益。長此以往,他們就會開始變得順從,崇尚宿命論,凡事皆認為是命中注定,無力麵對自己所麵臨的一切,甚至被人當成弱者來進行欺淩。因此,青少年應該學會掌握戰勝懦弱的方法,戰勝懦弱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種。
1、重塑性格
任何人都可以養成堅強的性格,不過,軟弱的人大多有內向的氣質,養成外向型堅強性格的確很困難。但是內向型堅強性格卻是可以鍛煉出來的。內向型堅強性格有三個特點:不鋒芒畢露但有韌性;不熱情奔放但有主見;不強詞奪理但能堅持正確意見。
2、堅持自己
弗蘭克林於1951年首先發現脫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結構,但因受到“強人”的責難,竟承認這個發現是錯誤的。後來有兩個科學家1953年重新發現並確認這一結構,最終獲得諾貝爾獎金。
由於不敢堅持己見,將本屬於自己的在生物學上劃時代的傑出發現拱手讓給了別人,多麼痛惜!戰勝懦弱的心理基礎是自己相信自己,敢於堅持己見,尤其是麵對飛揚跋扈的所謂“強人”的時候。
3、敢於反擊
先是學會發怒。懦弱的人多沒有當眾發脾氣的體驗,而習慣於沉默忍受。堅持己見,就要敢於適時發怒。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可以逐漸學起。你可以選擇經常粗暴對待顧客的售貨員為對象,準備好“台詞”:“這樣對待顧客,太不像話了,豈有此理!”說罷,盡管揚長而去。
4、直接反駁
懦弱者對於別人的刁難與無端的責備總習慣妥協。戰勝懦弱就要學會直接反駁,決不妥協。
5、行為武裝
心理學家認為,改善行為可以改善心理素質。你如果懦弱,就從行為上這樣武裝自己:
a遇見你有點害怕的人,不要繞道走,徑直迎著對方過去;
b身體站直,挺起胸膛與對方講話;
c講話時盯住對方的眼睛,開始做不到,就先盯住他的鼻梁;
d聲音洪亮,如果對方聲音超過你,就突然把聲音變輕;
e保持對話時的沉默間隔,不要急不可耐;
f不輕易用“對不起”之類的話。
這樣就強化了自己的行為,你會感到自己突然變得堅強。
6加強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不要過分追求安全感,放下思想包袱。
7走向社會,走向人群,多和別人交往,特別是與性格比較開朗的同齡人交往。
8依靠個人的努力,積極克服自身存在的弱點,避免因懦弱所造成的心理緊張,消除消極的自我逃避式的心理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