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出這種情況的根源,可能要歸結於馬斯洛的實驗對象的勇敢品質。他們顯然較少對文化有順應態度,他們不太害怕別人會說什麼,會要求什麼,會笑話什麼。他們不太需要依賴他人,因而也較少受他人控製,他們不太怕他人,也不大敵視他人。然而,也許更重要的是自我實現的人不畏懼自己的內部世界,不怕自己的衝動、情緒和思想。他們比普通人更能接受自我。這種對自己的本性的讚同和認可,使他們更有可能敢於察覺世界的真正性質,也使得他們的行為更有自發性(較少控製、壓抑,較少規劃、設計)。他們不太怕自己的思想,即使這些思想是古怪的、糊塗的或瘋狂的,他們也不懼怕。他們不怕被笑話,不怕被反對。他們能讓他們的自我得到真情流露。相反,普通人和神經症患者積極地防禦畏懼,他們的自我大多留在牆內。他們控製、抑製、壓製、鎮壓他們的自我。他們非難自己的深邃自我,並且預期他人也這樣做。
其實,我們所說的自我認可包含的意思就是馬斯洛的實驗對象的創造力仿佛是他們的更大整體和整合的副現象。普通人身上的那種固有的底蘊力量和防禦控製力量之間的內戰,在馬斯洛的研究對象身上已經解決了,他們較少陷於分裂狀態。對於享受和創造的目的來說,他們的自我大多也是有效的,他們用於保護和反對他們的自我的時間和精力也較少。
能支持並豐富著這些結論的是我們關於高峰體驗的認識。這些高峰體驗也是整合過的和整合著的體驗,在某種意義上說,它們與感知世界上的整合是同型性的。在這種高峰體驗中,我們發現體驗的坦率性增強了,自發性和表現性也增進了。同樣,由於人的內部這種整合的一個方麵是承認我們的深邃自我及其價值,這些深蘊的創造力就變得更有效用了。
創造力並非是天生的
美國最成功的廣告人之一S·肯尼迪說:“近20年來,我作專業演講師,每年都可以獲得幾萬美元的回報。但我小時候卻結巴得厲害,我很害羞(其實到現在還是,我不善於與他人相處)。當我剛開始演講時,我渾身不對勁,極不舒服。我早期錄製的演講磁帶,有的聲音十分糟糕,如果現在能在市場上發現的話,我都把它們買回來。我現在大部分時間靠寫書維持生計。我出版過6本書。我自己出版的書籍、使用手冊、課程等等,遠銷世界各地,每年賺錢超過百萬元。每年大概有成千上萬的人平均掏出199元訂我的刊物。可是我還記得,當年我在學校裏的寫作成績得的卻是C,新聞學成績是B。我在中學時,語文老師都建議我將來做個管道工人,後來也有人給過我類似的建議。我大概隻能同意到這種地步,即我真的很懷疑我有寫作的天賦,可是我絕對可以靠寫作賺點兒錢。我想,所謂的‘天賦’這種想法和問題根本不相關,才華究竟是遺傳得來的還是後天培養而成的,這一問題的爭論也不相幹。倒不一定是無稽之談啦,隻是不相關而已。如果你受限在某一領域中,如果你真的沒有天賦,隻要你肯幹,還是有補救的機會。如果你很想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又恰巧在該領域具有‘天賦’,那就太值得可喜可賀了。不管你身處哪種情況,你決心要做的事情,十有八九都能實現。”
難道有“天生的營銷員”嗎?還是有人天生就當不了營銷員?如果你留意一下報紙上的出生啟事,看到的都是許許多多的男嬰、女嬰出生的消息,絕對看不到什麼“小營銷員”出生的消息。齊格·齊格勒曾說,他在密西西比州亞素市出生時,當年的啟事寫的是“一位營銷員誕生”,這是令人懷疑的,齊格勒雖然可稱得上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有名的營銷員之一,但在他光輝事業的背後,也有著鮮為人知的真相——他早年曾一敗塗地,一事無成。
很多人固執地相信,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都天生就是這塊料,一生下來就注定將來要吃這碗飯的。因此,他們的這種觀點嚴重束縛了自己的選擇,不知失去了多少自我發展的可能性。
當然,世上真有一些人,他們生來就漂亮,注定成為照相機的寵兒,因而當了成功的模特兒或男女演員。相反的是,傳奇歌手托尼·本尼特曾經嚴重怯場,而不得不努力克服這一弱點。不過,也有人顯然生來就要吃演藝圈的飯。有人生來具有運動天賦,比如邁克爾·喬丹及艾密特·史密斯。然而,就連我們心目中的“天生贏家”其實也不全是真的,原因有兩個方麵。第一,他們數量太少、太罕見、太不合常理了。第二,他們也要勤奮工作,並努力運用天賦,把天賦變為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