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但是有時候,好心也會做壞事。幫助別人當然是出於好心,可是不講究方法地幫助人,有時不但不會對別人有幫助,還會使自己受到傷害。所以,好人做好事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選擇那種最合理、最正當的方式,以有效地避免那種好心做壞事的尷尬局麵的出現,同時避免給自己造成傷害。
好心辦壞事
有這樣一則笑話:某人經營花店,一日,有位客人訂購了24朵玫瑰,並要求代送。因為是熟客,所以店主就多送了6朵玫瑰。怎料沒多久那位客人就打來電話責怪了他。原來那位客人附帶送了一張卡片給他的新女友,卡片上寫著:“一朵玫瑰代表一歲,而這些玫瑰就代表了你那花一般的年齡!”
本想著白送幾朵玫瑰人家會高興,可偏偏好心辦了壞事。可以想像那位客人的新女友收到30朵玫瑰和那張卡片後會有什麼反應,至少那位客人受到一番奚落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即使是送人玫瑰之類的好事,也要弄清楚狀況再做。做好事也要講求方法,否則就有可能幫倒忙,還要把自己攪進去。
一個夏天的周末,天氣很熱。一位作家正光著上身,隻用短褲遮著屁般,伏在書桌上奮筆疾書。
突然,有人大聲說:“怎麼開門呀!”
作家循聲來到窗口,伸頭一看,原來是隔壁少婦到陽台晾衣服,不小心把陽台的門鎖上了。少婦沒帶鑰匙不能進門,而此刻少婦家裏也沒人。顯然是叫天天不應了。作家馬上想到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於是,好心的作家便小心翼翼地攀著兩家的陽台,過去幫少婦開鎖。過了一會鎖打開了,少婦對他再三道謝,作家感到幫助了別人自己心裏很舒服。
可就在作家原“路”回家時,被樓下上街回來的大爺大媽以及下班族們瞅個正著。於是有人驚叫起來:“啊!光天化日之下光著身子,他於嘛呢?”甚至有人叫抓賊。少婦見形勢不妙,趕緊向大家解釋。可沒有用,別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們。
接著此事就傳開了。盡管作家與少婦逢人便解釋原由,但還是流言紛紛。幸好作家的妻於知道丈夫的清高,而少婦的愛人也了解自己妻子的人品,才沒有在外麵輿論的壓力下發生什麼尖銳矛盾。最後,作家既無奈又苦惱地說:“好心辦壞事呐!”
好心辦壞事的情況經常出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幫助別人本來是好事,可事有湊巧,你不講究一定的方法和原則,就會引起別人的誤解,你想幫別人,結果反而把自己拉下了水。不過,好心辦成壞事,畢竟是出於好心,幫人者和被幫助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不會形成深刻的傷害。可是,如果你遇到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條“蛇”,那就真的會害了自己了。
農夫和蛇
一年冬天,連續下了幾場大雪,天氣非常寒冷。有一位農夫清早出門,發現路邊有一條凍僵了的蛇。他想把蛇撿起來救活它,忽然又想起蛇是會咬人的,就沒有去管它。
可善良的農夫還是一邊走一邊想:“蛇是會咬人,可是,如果我救活了它,它總不會咬我吧?好心肯定有好報,我不能不救它。”於是,好心的農夫就轉身回去,來到蛇跟前,把它撿起來放進懷裏,想用自己的體溫使它醒過來。然後,農夫又繼續趕路了。
在農夫溫暖的懷抱裏,蛇慢慢地能活動了。它覺得很舒服,於是動了動身子,張大嘴巴,吐了吐舌頭,在農夫的胸口上狠狠地咬了一口。農夫忽然感到一陣劇痛。他連忙解開衣扣一看,原來是被自己救的那條蛇咬了。農夫氣極了,抓起蛇,使勁把它摔在地上。
沒多久,農夫覺得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起來。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快不行了,就歎了口氣說:“看來蛇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對這樣的壞東西,好心是沒有用的。我真不該救它。”
《農夫和蛇》的故事,說的是恩將仇報。相信看過這個寓言的人,沒有誰想做那位農夫。那位農夫雖然善良,但善良中透著那麼點兒愚蠢。其實何止農夫呢?很多善良的人都會犯蠢。因為他們往往分不清楚什麼樣的人會像蛇一樣,你救了他,他反而轉過頭來咬你一口。所以好心不要濫用,對於一些無可救藥的人,你即使用盡心力也不能挽回,那就由他去好了,不要由於好心而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