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哲學家朱熹說,“敬業”就是“專心致誌以事其業”,就是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一心一意,任勞任怨。敬業是一種優秀的職業精神。
敬業是一個人對社會負責任的具體體現。敬業是付出,敬業也是收獲。敬業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忠於職守、熱愛本職、兢兢業業、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等都是敬業的具體表現。敬業還是施與,施與社會,施與自己,就像克裏斯托夫·查普曼在墓碑上刻著的那行字:“我從施與當中獲得充實。”同樣,你也會因施與而充實,因付出你所應該付出的而心安。
可見,工作除了能使我們得到生存最基本的物質支持外,還帶給我們生活的意義,讓我們總覺得有幾分價值,產生溫馨和安寧的感覺。沒有工作的人是空虛的,即使他們有活下去的財富;失業的人必然是不安的,因為他們不但要麵臨三餐不繼的不安,同時由於脫離社會主流,造成了一種莫名的恐慌。
有工作而不肯敬業的人,也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打不起精神。敬業才能使一個人工作愉快、有活力,它使人樂於工作,盡心把工作做好,從而獲得成功和喜悅。敬業的人一定樂業,而樂業的人往往成功。在乏味的被動情況下,你不可能提高工作質量,也不可能在工作上發揮創意。敬業的人有一種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堅持的工作作風。
敬業是良知的表現,也是一種自覺自發的行為。換句話說,竭盡全力把工作做好是你應該有的行為,不需任何理由與讚美,這樣才對得起一切——自己、父母、社會、世界。在工作中安身立命,在完美中心安,這是一個人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具體體現。敬業是一個人對社會負責任的具體體現。
《聖經·箴言》裏有這樣一句話:“你看見辛苦敬業的人了嗎?他必將站在君王麵前。”隻有敬業,才能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獲得你想要的——豐厚的薪水、更高的職位、更完美的人生。
【勞動者語錄】
隻要穿上警察製服,就不能打退堂鼓,就必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拿出一流的工作成績來。
——張宜華
王濤——幹一行、愛一行,企業在我心中的地位至高無上
【事跡回放】
王濤,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總裝配廠高級技師, 因為父親是中國迪汽車製造廠的工人,所以高中畢業後的王濤子承父業也進入第一汽車製造廠當了一名工人。上班第一天,父親給他上的第一課就是:“做人要做堂堂正正的人,當工人就得好好幹活!”20多年來,王濤一直不忘父親的教誨,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都能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早在1992年的時候,有一次廠裏296台八平柴新車因調整工序滯後而到不了用戶的手中,王濤對此心急如焚。調整工序是汽車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幾萬個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裝配在一起的整車,都需要由調整工最後把關。從某種角度上講,汽車調整工就是新車的“接生婆”。廠裏要求在3天時間內將這批新車排除故障,讓其順利“誕生”。麵對這道不可更改的命令,王濤帶著全班工友們在冷如冰窖的簡易工棚裏連續作戰,一幹就是70多個小時,三天三夜沒合眼,王濤一等人經過艱苦的奮戰,任務總算如期完成了。
王濤所在的崗位需要露天作業,所以每逢下雨下雪天,工作環境就會變得異常艱苦。1987年冬天,為了趕任務,他連續兩天在雪地裏調車,脈管炎從此在他身上落下了病根。脈管炎在醫學上被稱為“損傷性血管植物性神經麻痹”,素有“二號癌症”之稱,輕則截肢殘廢,重則致人死亡。每年入秋,身患此疾的王濤就疼痛難忍,有時疼得連路都不能走。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沒有因此耽誤過一天工作。每次有緊急任務,他總是幹在前、搶在先。從1984年開始當調整工近20年來,王濤累計義務加班獻工達5000多個小時,相當於無償為廠裏多幹了800多個工作日。34年來,他累計參與裝調的東風車達16萬輛以上,沒出現過一次質量責任事故,被稱為享譽汽車界的“調整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