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暗暗想了又想,對於天府軍這一年沒辦法辦文會對朝廷來說的確是一個機會。大的輿論引爆是杜絕了,但前前後後一定會有各種小的輿論爆炸。這事情對朝廷來說也是很傷腦筋的,讓很多百姓對朝廷會失去信心。必須乘此機會來解決這個問題。若是不重視,就是這些小的話題爆炸,最後給朝廷帶來的傷害也是巨大的。
朝廷和其他軍閥集團不同,其他軍閥集團出了有兵,會打仗,稍微用點迷信手段來蠱惑百姓外就很難有多的統一規劃了。甚至有的集團,連財政都做得不是很詳細,簡直就是披上了正規軍馬甲的土匪。這些集團永遠都是不明白文化控製的恐怖力量的,他們對異己,質疑他們統治百姓的懲戒手段無非就是打或者流放,認為武力能統治一切。可是朝廷不同,朝廷需要人心,一味的暴政殺戮隻會讓政權坍塌,讓更多的人揭竿而起,讓局勢更加不可控製。越是到了這個時候,越是要小心。因為前前後後有好心暴亂分子都盯著了,隻要出了一點點差錯,這錯就會無限放大!朝廷已經吃不起這樣的損失了。
而政治架構稍微完整一點的軍閥集團,比如天龍坊,他們就分工明確,還有類似朝廷六部的官員。這樣的集團自身也有一定的文化發展,但也不是太重視。他們重視的都是經濟,還有軍事,文化產業隻是為輔。他們認為,當天下打下來的時候,到了太平盛世的時候還是搞文化產業的最好時機。而且就孫崖而言,他是看不起這些白麵書生的。這些書生能幹嗎?寫點詩歌,弄點歌舞,頂多就是傳播點讓百姓弄得懂的文章或者歌謠戲曲什麼的出來,別無他用。其他事情還是得找專業人才,經濟的搞經濟,算賬的搞算賬的,打仗的活還是得找士兵。這群玩弄墨水的書生能幹嘛?打仗提不起刀,做市場經濟一頭霧水,算賬還看不懂賬本。所以這類有實力的軍閥集團都是不太注重這一塊的,他們都想要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人找來馬上就能解決事情的。
可是葛永逸不這樣,他一開始就弄這之類對其他勢力來說是旁門左道的東西,可偏偏就是這旁門左道搞得皇帝頭都大了。其他軍事集團還沒發現這個問題,也都是看笑話的心態望著葛永逸,朝廷局勢亂成這個樣一個個都說是自己的功勞,因為自己在什麼戰役上打敗了朝廷的軍隊還如此的。從未想過有這一回事。其中的原因自然是葛永逸不主動炫耀自己的功勞,而且在別的實力給他功勞的時候他也要甩鍋給天龍坊,把自己的存在感下降到最低。再則,葛永逸現在是把這些集團加上自己一起誇,一起往正義方麵的寫,因為他們都是起義軍,這方麵的威力作為起義軍也就沒有體會到,反而因為葛永逸的運營這些起義軍還會被百姓善待,這讓他們有一種自己很牛逼的感覺。這個時候朝廷還是壞蛋,是腐朽的,是落後的。一堆的好人裏從來都是不會注意誰是好人的,隻會把所有的目光都那一個壞人深上。關於葛永逸的文化輿論的運營出來的暴擊傷害,隻有朝廷一人承擔,也隻有朝廷一家明白這事情的威力。